古籍中的五臟遺精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五臟遺精

五臟遺精爲病證名。因五臟病變所致遺精的統稱。分稱肝遺、心遺、脾遺、肺遺、腎遺。《醫宗必讀·遺精》:“若乎五臟各得其職,則精藏而治。苟一髒不得其正,甚者必害心腎之主精者焉。治之之法,獨因腎病而遺者,治其腎,由他髒而致者,則他髒與腎兩治之。”《證治匯補·遺精》:“五臟各有精,腎則受而藏之,故遺精之病,五臟皆有,不獨腎也。”參見遺精:遺精爲病名。見《普濟本事方》卷三。又稱失精、遺泄。凡不在性交時精液泄出均稱遺精。因夢而精出,稱夢遺;無夢而精出,稱滑精。精藏於腎而主於心,故遺精多因煩勞思慮過度,房室不節,損傷心腎所致。也有因醇酒厚味過度,脾胃溼熱下流,擾動精室,以及鬱熱、痰壅而然者。操勞過度,多思妄想,損多在心。證見心悸,夜寐不安,夢遺頻仍。治宜清心攝腎。用靜心湯、補心丹、清心蓮子飲、妙香散、定志丸等方。思欲不遂,房室過度,損多在腎。腎精不足,相火妄動者,證見腰膝軟弱,夜熱自汗,陰莖易舉,遺精頻頻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