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徵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疾病概述

腕管綜合徵,又稱爲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是由於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引起。凡是擠壓或縮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腕管綜合徵。在病變的初期表現爲正中神經的水腫和充血,逐漸由於壓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經內的纖維化,神經軸突壓縮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後神經組織轉爲纖維組織,其神經內管消失並被膠原組織代替,成爲不可逆的改變。

臨牀表現:拇、食、中指產生疼痛和感覺麻木。初期常表現爲指端的感覺功能障礙,常常因入睡後數小時出現麻木或燒灼痛而致醒,活動後緩解。少數患者由於病程較長而出現神經營養障礙,發生大魚際肌萎縮,間歇性皮膚髮白、發紺,嚴重者可出現拇指、食指發紺、指尖壞死或萎縮性潰瘍。檢查時可叩擊腕部掌側正中,造成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徵陽性。部分病人手腕關節極度屈曲60秒鐘後手指感覺異常加重,此爲Phalen試驗陽性。利用血壓計在上臂加壓至遠端肢體靜脈擴張可誘發症狀出現。

治療:局部封閉。找出發病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病人自己可以做局部熱敷或按摩。

疾病描述

腕管由腕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的圍成,受壓時可導致走行其間的正中神經麻痹。

症狀體徵

出現橈側三個手指的感覺障礙、麻木和疼痛,以及魚際癱瘓。多見於中年女性,右側多見,勞動後加劇,休息後減輕。

疾病病因

腕屈肌支持帶壓迫走行其間的正中神經導致麻痹。

治療方案

治療可用夾板在掌側將腕關節固定於中間位,進行局部制動。口服校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者用潑尼松龍0.5ml加2%普魯卡因0.5ml腕管內注射,每週1次。如注射2次以上無效,肌電圖顯示魚際肌失神經支配宜行手術治療。

特別提示

高發人羣

1.腕管綜合徵在需要手腕用力、做重複動作的職業中發病率最高。電腦操作者、廚師、木工和藝術家都是此病的高發人羣。

2.統計數據表明女性的發病率要高於男性,但是考慮到男人可能僅僅在腕管綜合徵症狀變得很嚴重時纔去看醫生,因此有專家說男性發病率被低估了。

3.對於高發人羣,專家建議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體檢,而且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感覺疼痛的時候,都要向醫生諮詢,這樣大部分的疾病都能夠被及時發現並治癒。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