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停耳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停耳

停耳爲病名。見《脈因證治》卷下。又名聤耳、耳溼(《證治準繩·瘍醫》)。是指耳內腫起,色赤疼痛,流膿或耳內生物如赤肉。由氣鬱生痰,內火攻衝所致。《馮氏錦囊祕錄》卷六:“聤耳之名,更有五般,常出黃膿者,謂之停耳;常出紅膿者,謂之膿耳;耳內疳臭者,謂之冱耳;白膿出者,謂之纏耳;耳內虛鳴,時出青膿者,謂之囊耳。”《醫林繩墨》卷七:“又有停耳者,耳內有生赤肉,或有膿腫是也,此有氣鬱生痰,內火攻衝,腫似赤肉,或兼膿汁潰爛,謂之停耳。”《證治準繩·瘍醫》:“停耳亦曰耳溼,常出黃膿。”聤耳爲病名。見《諸病源候論》。又稱膿耳。泛指耳竅中流膿者。也有僅指耳中出膿帶黃色者。此外,又把其膿帶白色者名纏耳;膿帶青色者名震耳;膿帶紅色者名風耳;膿帶黑色者名耳疳。《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勞傷血氣,熱乘虛而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故謂之聤耳。”聤耳類似於西醫的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