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五會 2015年07月28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扁鵲治虢太子屍厥,“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

三陽五會有二解:1.經穴別名;2.太陽、少陽、陽明的總稱、五會乃百會、胸會、聽會、氣會、臑會。[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三陽五會又稱三陽五輸。見《韓詩外傳》。[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百會穴別名·三陽五會

三陽五會乃指百會穴,《鍼灸甲乙經》即作百會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百會爲經穴名(Bǎihuì GV20)。出《鍼灸甲乙經》。屬督脈。爲督脈、足太陽之交會穴。一說爲手足三陽、督脈之交會穴。百:百脈;會:交會。穴在巔頂部,是足三陽、足厥陰和督脈等衆多經脈交會之處,故名。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於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定穴。正坐取之。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有醒神志、蘇厥逆、平肝熄風、昇陽固脫等作用。主治頭面五官、神志及氣虛下陷等疾患。如:頭風、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目不能視、鼻塞、鼻衄、口噤不開、角弓反張、小兒驚癇、脫肛、泄瀉、痔疾等。現代多用以治療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胃下垂、子宮脫垂、高血壓、低血壓等。本穴配印堂、太陽、合谷治頭痛;配神門、四神聰治失眠;配中脘、天樞(左側)、氣海、足三裏治胃下垂。一般沿皮刺0.3~0.5寸。若小兒囟門不合及腦積水患者慎用。可灸。現代研究:①灸犬“百會”,對實驗性休克有明顯的升壓作用。②針刺癲癇大發作病人百會,可使紊亂的腦電活動節律趨向規則或使電位降低,即對患者腦電圖有調整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2.

百會

百會爲經穴名。代號DU20。出《鍼灸甲乙經》。別名三陽五會、天滿、巔上。屬督脈。督脈、足太陽之會。位於頭正中線,入前髮際5寸,約當兩耳尖連線之中點處。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左右顳淺動、靜脈和左右枕動、靜脈的吻合網。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沿皮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圖47)[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6.

圖47(出自《中醫大辭典》)

三陽乃太陽、少陽、陽明的總稱;五會乃百會、胸會、聽會、氣會、臑會·三陽五會

三陽乃太陽、少陽、陽明的總稱;五會乃百會、胸會、聽會、氣會、臑會。見張守節《史記正義》。[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