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漏睛、目膿漏、漏睛膿出、漏睛眼、熱積必潰之病、竅漏證、眥漏症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中醫的漏睛、目膿漏、漏睛膿出、漏睛眼、熱積必潰之病、竅漏證、眥漏症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答:

中醫漏睛又稱目膿漏漏睛膿出漏睛眼熱積必潰之病竅漏證眥漏症,相當於西醫的慢性淚囊炎[1]

漏睛(leaking eye chronic dacryocystitis)爲病名[2]。見《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漏睛又名目膿漏(《諸病源候論·目病諸候》)、漏睛膿出(《祕傳眼科龍木論》)、漏睛眼(《原機啓微》)、熱積必潰之病(見《原機啓微》)、竅漏證(《證治準繩·雜病》)、眥漏症[2]。是指以內眥部常有黏液或膿汁自淚竅處溢出的眼病[1]

現代醫家認爲,本病是一種常見病,成人或老年人最多,青年及兒童則較少,女性多於男性。有一眼獨病者,也有兩眼俱病者,但以一眼獨病爲多。多爲椒瘡的常見合併症之一,並有可能演變爲漏傭瘡。另外,邪毒長期伏於內眥,膿汁不盡,若行眼部手術或目珠外傷,尤其黑睛破損,皿邪毒乘隙而人,可繼發凝脂翳黃液上衝等嚴重變症。

漏睛患者大眥頭皮色如常,或微紅赤,或見睛明穴下方微有隆起,自覺隱澀不舒,但無痛感,不時淚下,眥頭常溼,拭之又生,按之則粘濁膿汁自淚竅沁沁而出,病情緩慢,難以消除,沖洗淚道多有阻塞現象。

漏睛的診斷依據如下:

一、除流淚外,大眥角常有粘液或膿液積聚

二、按壓睛明穴下方部位,可見粘液或膿汁自淚竅溢出。

三、沖洗淚道,有粘液或膿液返流。

漏睛常表現爲流淚,故應與冷淚症相鑑別。冷淚症按壓內眥部無粘液或膿液流出,而本病在按壓或衝冼淚道時有粘液或膿液淚竅流出。

漏睛爲邪深久伏所致的頑固眼病,辨證主要是以局部症狀爲主,結合參考全身情況。發病初期,膿汁量少清稀者,多爲風熱停留淚竅,以祛風清熱爲主;眥部紅赤,膿稠粘濁者,多爲心脾溼熱上攻淚竅,以清熱除溼爲主;風熱引動內火者,可參照二者施治。纏綿日久,常有清稀膿汁流出者,多正虛邪留,則應攻補兼施。同時要重視外治法,如用點眼劑、淚道沖洗方法。對日久不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詳見漏睛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