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珠

中醫眼科學 眼的解剖與生理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ù zhū

2 英文參考

eyebal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定義

目珠中醫眼部解剖名稱。見《赤水玄珠》卷三。又名眼、眼珠(eyeball[1])、睛珠(《銀海精微》)、神珠(《證治準繩·雜病》)。西醫稱爲眼球。爲眼的主要部分,略似球形,位於眼眶前部中央。其前端爲黑睛黑睛內爲黃仁黃仁正中有圓孔,名瞳神黑睛邊緣緊接白睛目珠內有神水睛珠神膏視衣等。目珠後端連目系,上入於及腦,爲視覺主要器官

眼珠位於眼眶內部,是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組成的近似於球的視覺器官[1]

4 目珠的位置

目珠位於眼眶內靠前部中央,形圓似珠[2]

5 目珠解剖及生理功能

目珠外壁黑睛白睛組成[2]。它的前端中央爲黑睛黑睛內爲黃仁黃仁正中有圓孔,爲瞳神[2]黑睛後接白睛[2]。珠內有神水神膏視衣[2]。其後端接目系,上入於腦[2]

眼球近似球形,由兩個不同彎曲半徑的球面對合而成。成人眼球前後徑平均爲24毫米,垂直徑23毫米,水乎徑爲23.5毫米。

眼球位於眼眶內部,借眶筋膜與眶壁聯繫,周圍有脂肪組織襯托,後面有一條視神經,直接與腦相連。眼球向前方平視時,突出度約12~14毫米,兩側相差不超過2毫米。

由於眶外緣較上、下、內眶緣稍後,故眼球外側部分比較顯露,是易受外傷的部位。

眼球接受外來光線的刺激,借神經傳導達到大腦視覺中樞而產生視覺,是視覺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

5.1 眼球

眼球壁分爲外、中、內三層。

5.1.1 外層

外層是由緻密纖維組織構成,故稱纖維膜。前1/6爲透明的角膜,後5/6爲白色的鞏膜,二者移行處稱角鞏膜緣。纖維膜堅韌而有彈性,具有保護眼內組織和維持眼球形狀作用

5.1.1.1 角膜

角膜中醫稱爲黑睛黑眼烏睛烏珠烏輪黑珠青睛神珠,位於眼球前面,質地透明。表面光滑,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爲7.8毫米,後面約爲6.8毫米,是重要的屈光間質。角膜橫徑約爲11.5—12毫米,垂直徑爲10.5—11毫米,中央部厚度約0.5—0.57毫米,周邊厚度可達l毫米。

角膜的組織結構由前向後分爲5層。

(1)上皮細胞層:是球結膜上皮的延續,由5—6層細胞組成,易與前彈力層分離,上皮再生能力強,損傷後在無感染的條件下,一般24小時可以修復,不遺留瘢痕。由於上皮層與球結膜上皮層相互連續,故病變時可以相互影響。

(2)前彈力層:是一層均勻一致無結構的透明薄膜,終止於角膜邊緣,損傷後不能再生

(3)實質層:佔整個角膜厚度的9/10。約由200層纖維薄板組成,薄板又由纖維柬組成,與角膜表面平行,排列極爲規則,具有同等屈光指數,周圍延伸至鞏膜組織中,故炎症時可相互影響。本層無再生能力,一旦傷,則爲瘢痕組織代替。

(4)後彈力層:爲一透明的均質膜,由膠原纖維所組成,在前房角處分成細條,移行於小梁組織中,損傷後能再生。本層富有彈性,較爲堅韌,角膜潰瘍穿孔前常可見後彈力層膨出,甚至可持續數天之久。

(5)內皮細胞層:爲整齊的單層內皮細胞組成。本層與虹膜表層相連,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正常情況下,房水不能透過此層滲入角膜組織中。內皮細胞損傷後易引起基質水腫。本層在成年後損傷不能再生,缺損區主要由鄰近的內皮細胞擴展和移行來覆蓋。

角膜無血管,其營養主要靠角膜緣血管網和房水供應,而代謝所需的氧,80%來自空氣。

角膜含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故感覺特別敏銳,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則立即引起眼瞼保護性閉眼反應

5.1.1.2 鞏膜

鞏膜位於眼球中後部,其前沿接角膜緣,佔整個纖維膜的5/6。鞏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繞,前面被球結膜覆蓋,內面與睫狀體脈絡膜相連,後極部稍偏內側有視神經從此穿過,穿過處的鞏膜極薄,上有許多篩狀孔,爲鞏膜篩板。鞏膜顏色呈白色,但兒童因鞏膜較薄,內面的色素組織可隱露而呈淡青色;老人因脂肪沉着而呈淺黃色。鞏膜由緻密交錯的纖維組織構成,質地堅韌,不透明,具有保護球內組織作用

鞏膜的厚度不均勻,後極部較厚,約1毫米,向前逐漸變薄,在直肌附着處更薄,僅0.3毫米。

鞏膜包括:①鞏膜表層;②鞏膜實質層;③鞏膜內層(棕黑層)。鞏膜的血管神經較少,但鞏膜表層的血管相對要多一些,故較易發生炎症,且疼痛症狀較爲明顯,而深層病變則常遷延難愈。

5.1.1.3 角鞏膜緣

角鞏膜緣即角膜與鞏膜移行區,寬約1毫米。由於透明的角膜嵌人不透明的鞏膜內,並逐漸過渡到鞏膜,所以在眼球表面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角鞏膜緣是一些眼內手術常用的切口部位。

角鞏膜緣又是前房角外壁,內有鞏膜靜脈竇和小梁網等結構。鞏膜靜脈竇又稱輸淋氏管,是圍繞前房角一週房水排出管,外側和後方被鞏膜圍繞,內側通過小梁網與前房溝通。

5.1.2 中層

中層爲色素膜,因富含色素而得名。因爲含有豐富的血管,又稱血管膜。去除外層後,其外觀狀似紫色葡萄,故又稱葡萄膜。中層由前向後分爲虹膜、睫狀體脈絡膜三部分。

5.1.2.1 虹膜

虹膜中醫稱爲黃仁眼簾虹彩,爲位於角膜之後、晶狀體前面的一圓盤狀隔膜,其根部與睫狀體相連,表面有很多精細條紋,呈放射狀排列,稱爲虹膜紋理。紋理與紋理之間呈凹陷,稱隱窩。虹膜中央有一圓孔,稱瞳孔。距瞳孔緣約1.5毫米處有一環形鋸齒狀隆起環,稱虹膜捲縮輪。虹膜的顏色因人種而異,白色人種色素少,虹膜色淺,呈淺黃或淺藍色,有色人種色素多,虹膜色呈深棕褐色。

瞳孔直徑約2.5—4毫米。虹膜含有瞳孔開大肌和瞳孔括約肌,前者受交感神經支配,使瞳子L開大;後者受副交感神經動眼神經纖維)支配,使瞳孔縮小。瞳孔受光刺激時即縮小,這種運動稱爲對光反射。虹膜的宅要功能是根據外界光線的強弱而使瞳孔縮小或開大,以調節眼內的光線強度,保證視網膜成家清晰。

正常瞳孔大小,因年齡、屈光、生理狀態等情況而異。老人和嬰兒較小,兒童和少年時期最大,以後又逐漸變小;近視眼瞳孔大於遠視眼交感神經興奮瞳孔開大,副交感神經興奮瞳孔縮小。

虹膜內血管豐富,其感覺神經來源於第V對腦神經眼支的分支,故虹膜炎症時引起疼痛

5.1.2.2 睫狀體

睫狀體位於鞏膜內面,前端起於虹膜根部,後端止於脈絡膜前緣,呈環帶狀,寬約6毫米,內側環繞晶狀體赤道部。睫狀體由睫狀冠與睫狀環組成,縱切面爲三角形。

睫狀體前較爲肥厚,稱睫狀冠,血管極爲豐富,誤傷此處最易出血。其內側表面有70—80個縱行突起,稱睫狀突,產生房水

睫狀體後較爲扁平,稱睫狀環。又稱睫狀體扁平部,針撥白內障手術常在顳下睫狀體扁平部作切口

睫狀體晶狀體赤道部,有纖細的韌帶晶狀體相連,稱晶狀體韌帶

睫狀體內含睫狀肌,受動眼神經副交感神經支配。當睫狀肌環形纖維收縮時,晶狀體韌帶鬆弛,晶狀體凸度相應增加,屈光力增強,使眼能看清近處物體,這種作用稱爲調節。

睫狀體感覺神經纖維分佈豐富,故炎症時產生劇烈疼痛

5.1.2.3 脈絡膜

脈絡膜中醫稱爲視衣,位於鞏膜與視網膜之間,前接睫狀體扁平部,後至視乳頭周圍。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

脈絡膜主要由血管組成。由外向內分爲5層:①脈絡膜上腔;②大血管層;③中血管層;④毛細血管層;⑤玻璃膜。爲眼球血管最豐富的組織,佔眼球血液總量的65%。具有營養視網膜外層組織玻璃體的作用

脈絡膜與鞏膜之間有一空隙,稱脈絡膜上腔,臨牀上脈絡膜脫離即自此腔分離

脈絡膜感覺神經纖維,故發炎時無疼痛感覺

5.1.3 內層

內層即視網膜視網膜中醫稱爲視衣,位於脈絡膜玻璃體之間,前至鋸齒緣,後至視乳頭,分爲色素層和感光層。除色素層爲色素上皮外,感光層爲透明的薄膜。具有感光和傳導神經衝動的重要作用

鋸齒緣乃視網膜前端的終止部位,形如鋸齒狀,故名。該處爲視網膜血管的終末端,因而營養相對較差,易出現退行性改變。

視網膜後極部,離視乳頭顳側約3毫米處,有一淺漏斗狀小凹區,稱爲黃斑,範圍約2毫米,此處無血管,中心有一凹,稱中心凹,中心凹是視網膜視覺最敏銳的部位。此區色素上皮細胞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

黃斑鼻側約3毫米處,有一直徑約1.5毫米的圓盤形區,稱視神經乳頭,簡稱視乳頭,又稱視盤。它是視網膜神經纖維集中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央呈漏斗狀凹陷,稱生理凹陷。

凹陷內有暗灰色小點,爲視神經穿過鞏膜處,名鞏膜篩板,視乳頭因僅有神經纖維,沒有感光細胞,故無視覺,在視野中是一盲點,稱生理盲點

乳頭的顏色爲淡紅色,視乳頭上有許多微血管,鼻側較顳側多一些,故鼻側較顳側稍紅。視乳頭邊緣是清晰的,但上、下及鼻側邊緣因視神經纖維較爲集中,故不如顳側清晰。

有時視乳頭邊緣可見白色鞏膜環,是脈絡膜及色素上皮層未達到視乳頭邊緣的緣故。

視網膜組織由外向內可分爲10層。即①色素上皮層;②視細胞層(杆體、椎體細胞層);③外界膜;④外顆粒層;⑤外叢狀層;⑥內顆粒層;⑦內叢狀層;⑧神經節細胞層;⑨神經纖維層;⑩內界膜。色素上皮與脈絡膜緊密相連,不易脫離,臨牀上所出現的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與其本身的色素上皮層分離

色素上皮爲排列整齊的單層六角形細胞黃斑部色素上皮較厚,周邊變薄,具有多種複雜的生化功能以及支持光感受器活動的色素屏障作用;並具有傳遞脈絡膜營養作用和阻止脈絡膜血管的正常漏出液進入視網膜,起到視網膜外屏障的作用

信息視網膜內形成視覺神經衝動,以三個神經元傳遞,即光感受器-雙極細胞神經節細胞神經節細胞軸突即神經纖維沿視路將視信息傳遞視中樞形成視覺

第一神經元爲光感受器細胞,是一種特殊分化的神經上皮,由兩種細胞組成,一種形狀如圓錐狀,稱錐細胞,具有感受強光和辨別顏色的作用,,主要分佈黃斑部,故黃斑區的視力最爲敏銳。另一種細胞形狀如桿狀,稱爲杆體細胞,具有感受弱光的作用,主要分佈視網膜周邊,越近黃斑區越少,至黃斑中心凹時沒有這種細胞。正常人在暗處有一定的視力,是這種杆體細胞作用。但這種杆體細胞的感光色素爲視紫紅質,而視紫紅質需要維生素A才能合成,當維生素A缺乏時,杆體細胞作用減弱,至暗處看不見物體,稱爲夜盲。第二神經元與第三神經元主要是傳導神經衝動,即光線達到視細胞後,經化學變化產生光衝動,傳至雙極細胞(第二神經元),再至節細胞(第三神經元),然後由節細胞節後纖維沿視路傳達到大腦,產生視覺

色覺是眼在明亮處視網膜錐細胞所產生的主要功能之一。明適應時,視網膜黃斑部的色覺敏感度最高,離黃斑部越遠色覺敏感度越低,周邊部視網膜則幾乎無色覺存在,這和錐細胞分佈是一致的。

5.2 眼球內容物

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玻璃體三種透明物質。它們與角膜一併稱爲眼的屈光間質,是光線進入眼內到達視網膜的通路。

5.2.1 房水

房水中醫稱爲神水

5.2.1.1 房水生成及作用

房水由睫狀突產生,是無色透明的液體,98.75%是水分,其餘是少量的氯化鈉蛋白質維生素C和無機鹽等。房水營養玻璃體、晶狀體、角膜以及維持正常眼壓作用

5.2.1.2 前房後房

前房後房房水瀦留的腔隙。前房爲角膜的後面與虹膜和瞳孔晶狀體的前面所圍成的間隙。前房中央部最深,約3毫米,周邊部漸淺。前房最周邊處爲前房角前房角的前壁爲角鞏膜緣,後壁爲虹膜根部和睫狀體的前面。後房爲虹膜後面、睫狀體的內面與晶狀體之間形成的環形間隙。

5.2.1.3 房水排出途徑

房水由睫狀突產生後,由後房經過瞳孔進入前房再經前房角小梁網進入鞏膜靜脈竇,再進人眼的靜脈系統。若排出途徑受阻,即可導致眼壓增高。

5.2.2 晶狀體

晶狀體中醫稱爲晶珠黃睛睛珠,爲雙凸面的彈性透明體。位於瞳孔與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周邊通過懸韌帶睫狀體相聯繫。晶狀體前面的中央爲前極,後面的中央爲後極,前後面交界處爲赤道部。直徑約9毫米,厚約4—5毫米。

韌帶是一種極細的纖維組織,起於睫狀體,附着於晶狀體赤道部,將晶狀體固定在正常位置上。若外傷致懸韌帶斷離,可致晶狀體脫位

晶狀體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膜是晶狀體外面既富有彈性又很透明的薄膜,在前面的稱前囊,後面的稱後囊。前囊膜下有一層立方形上皮細胞,後囊下缺如。赤道部上皮細胞前後伸展延長形成晶狀體纖維。在人的一生中,上皮細胞不斷地形成纖維,並將舊的纖維擠向中心形成晶狀體核,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爲晶狀體皮質。因此,隨着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就擴大變硬。

晶狀體主要起屈光調節作用,是屈光間質的重要部分,有高度的屈折力,與睫狀肌共同完成調節作用晶狀體的調節主要靠自身厚度的改變,而其厚度的改變又由囊膜與皮質的彈性決定。人至老年,晶狀體核變硬,彈性降低,調節力減退,以致視近時晶狀體凸度不能增加而成爲老視

晶狀體血管營養來自房水,當晶狀體受損或房水代謝發生變化時可發生混濁,稱爲白內障

5.2.3 玻璃

玻璃中醫稱爲神膏護睛水,爲五色透明的膠質體。它充滿在晶狀體後面的玻璃體腔內。玻璃體腔是眼內最大的腔,前界爲晶狀體的後面,後界爲視網膜,容積約爲4.5毫升玻璃體前面有一凹,稱玻璃體凹,以容納晶狀體

玻璃體周圍部分密度較高,稱爲玻璃體膜。位於晶狀體後面者爲前界膜;位於視網膜前面者爲後界膜,在玻璃體內,中央有一玻璃狀體管,此管的兩端分別與晶狀體及視乳頭相連,胎兒時管內有玻璃動脈,出生後即可消失。如出生後仍不消失者,稱玻璃動脈殘留,一般不影響視力

玻璃體主要成分是水,佔98%以上,還含有少量膠原透明質酸等。本身無神經血管,全靠房水脈絡膜組織供給營養新陳代謝也甚微,丟失後不可再生

玻璃體是透明的,如因周圍組織外傷炎症出血等,即可致玻璃體混濁,影響視力

玻璃體除參與屈光和維持眼球形態外,還有支撐視網膜作用,若玻璃體液化或手術時丟失過多,則支撐力減弱,容易發生視網膜脫離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