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疾病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2年12月18日,根據教育部、財政部爲提高我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而制定的 “2011計劃”,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組建的“代謝性疾病協同創新中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揭牌。

校黨委書記朱之文、副校長兼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紅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方秉中、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張宇等協同單位的領導與會,併爲中心成立揭牌。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湯其羣教授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的籌建情況及今後的任務。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紅專、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所長陳雁、桂永浩等先後講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包志宏主持揭牌儀式。

據悉,該協同中心施各協同創新合作單位直屬,共同建設,資源共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非法人學術研究機構。該中心將遵循“2011計劃” 科學前沿類協同中心的建設方針原則和總體要求,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爲總體目標進行建設發展,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積極申報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據介紹,該協同中心成立後,將針對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等國際前沿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和防治代謝性疾病的重大需求,凝聚科學問題,聚集臨牀和基礎研究的領軍人才和研究團隊聯合攻關,力爭在肥胖、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的發生和防治領域取得重大科技進展,發現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代謝性疾病藥物的新靶標,爲代謝性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做出貢獻。逐步將協同中心建設成爲引領和主導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代謝性疾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

專家認爲,代謝生命最基本的活動方式,代謝失衡所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對個體的健康狀況有巨大的影響。我國正處於快速的社會轉型期,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日益西化和人口老齡化,已對國民的身體素質產生嚴重影響。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等生活方式不健康所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患病率不斷增高,同時,這些疾病的患者又是心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羣。因此,對代謝性疾病患病人羣進行早期識別和干預將有力地改善公共衛生狀況,促進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性發展。當前,轉化醫學已成爲醫學研究和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解決重大疾病問題的最佳途徑。3家合作單位在代謝性疾病和易感基因研究、營養因素與代謝性疾病研究、胰島?細胞研究,以及肥胖與脂代謝等前沿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這些成果已對代謝性疾病的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代謝性疾病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對提升我國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解決“國家急需、爭創世界一流”有重要意義。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