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峯說疫》

清 劉松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瘟疫名義論

人言諸瘟病者,多作溫熱之溫。夫言溫而不言瘟,似爲二症,第所言與瘟病相同,則溫瘟爲一病也明矣。後人加以字,變溫爲瘟,是就病之名目而言,豈可以溫瘟爲兩症乎。其曰春溫、夏溫、秋溫冬溫,總屬強立名色,其實皆因四時感瘟氣而成病耳。其曰風溫溼溫溫瘧、溫暑者,即瘟病而兼風、溼、暑、瘧也。其曰瘟毒者,言瘟病之甚者也。曰熱病者,就瘟病之發於夏者而言耳。至於晚發之說,更屬不經。夫冬月寒癘之氣,感之即病,那容藏於肌膚半年無恙,至來歲春夏而始發者乎?此必無之理也,而顧可習而不察歟!至於疫字,傳以民皆疾解之,以其爲病,延門闔戶皆同,如徭役然。去彳而加,不過取其與疾字相關耳。是則瘟疫二字,乃串講之辭,若曰瘟病之爲癘疫,如是也,須知疫病所該甚廣。瘟字原對疫字不過。瘟疫者,不過疫中之一症耳,始終感溫熱癘氣而發,故以瘟疫別之。此外尚有寒疫、雜疫之殊,而瘟疫書中,卻遺此二條,竟將瘟疫二字平看,故強分瘟病、疫病,又各立方施冶,及細按之,其方論又謾無差別,殊少情理,斷不可從也。籲!瘟疫二字尚不明其義意。又奚以治瘟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