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清 雷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晚發

晚發者,亦由冬令受寒,當時未發,發於來年清明之後,夏至以前,較之溫病晚發一節,故名晚發病也。其證頭痛發熱,或惡風惡寒,或有汗無汗,或煩躁,或口渴,脈來洪數者是也。亦當先辨其因寒因風而觸發者,始可定辛溫辛涼之法治之。但其曩受之伏寒,必較溫熱伏氣稍輕,峻劑不宜孟浪。如無風寒所觸者,仍歸溫病論治。此宜清涼透邪法,加蟬衣、梔、殼、治之。如有變證,可仿諸溫門中及熱病之法治之。但是病與秋時之晚發,相去雲泥,彼則夏令之伏暑而發於秋,此則冬時之伏氣而發於春,慎勿以晚發同名,而誤同一治耳。或問曰∶細考風溫春溫,發於大寒至驚蟄;溫病溫毒,發於春分立夏,界限雖分,然與《內經》先夏至日爲病溫,不相符節。何獨晚發一病,發於清明之後,夏至以前,偏與《內經》拍合何也?答曰∶大寒至驚蟄,乃厥陰風木司權,風邪觸之發爲風溫;初春尚有餘寒,寒邪觸之發爲春溫春分立夏少陰君火司令,陽氣正升之時,伏氣自內而出,發爲溫病溫毒晚發仍是溫病,不過較諸溫晚發一節也。以上五證,總在乎夏至之先,誠與《內經》先夏至日爲病溫,皆不枘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