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清 唐大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六味地黃丸方解

此爲補陰之主方,補五藏之陰以納於腎也。藏陰虧損,以熟地大滋腎陰,壯水之主以爲君。用山萸肉之色赤入心,味酸入肝者,從左以納於腎。山藥之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者,從右以納於腎。又用三味通府者,恐府氣不宣,則氣鬱生熱,以致消爍藏陰,故以澤瀉膀胱,而後腎精不爲相火所搖;又以丹皮清血分中熱,則主血之心,藏血之肝,俱不爲火所爍矣。又以茯苓清氣分之熱,則飲食之精,由脾輸肺以下降者,亦不爲火所爍矣。夫然後四藏之真陰無所耗損,得以攝納精液,歸入腎藏,腎受諸藏之精液而藏之矣。從來囫圇看過,未識此方之元妙,至於此極。今將萸肉、山藥二味分看,一入心肝,一入肺脾,既極分明,而氣味又融洽。將熟地、萸肉、山藥三味總看,既能五藏兼入,不致偏倚,又能將諸藏之氣,盡行納入腎藏,以爲統攝藏陰之主,而不致兩歧。至澤瀉茯苓丹皮與三補對看,其配合之妙,亦與三補同法。制方妙義,周備若此,非臻於神化者,其孰能之?惟其兼補五藏。故久服無虞偏勝,而爲萬世不易之祖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