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清 唐大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木鬱達之論

內經》雲∶“木鬱達之”,古來註釋者,以“達”爲宣吐;又云∶用柴胡川芎條而達之。愚謂此不過隨文訓釋,而於“達之”之意,猶有未盡然也。夫木鬱者,即肝鬱也。《素問》雲∶“治病必求其本。”而鬱症之起;必有所因,當求所因而治之,則鬱自解,鬱者既解,而達自在其中矣。矧木鬱之症,患於婦人者居多,婦人情性偏執,而肝病變幻多端,總宜從其性,適其宜,而致中和,即爲達道。彼若吐、若升,止可以言實,未可以言虛也。今人柔脆者恆多,豈可概施升吐哉?其餘火、土、金、水四鬱,古人之註釋,雖於《經》義未必有悖,然亦止可以言實,止可以言外因,未可以言虛,未可以言內因也。蓋因鬱致疾,不特外感六淫,而於情志爲更多。調治之法,亦當求其所因而治之,則鬱自解,鬱者既解,則發、奪、泄、折俱在其中矣。因者病之本,本之爲言根也、源也,“君於務本,本立而道生,”可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