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清 唐大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二陽之病發心脾解

二陽者,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其病發於心脾,蓋因思爲脾志,而實本於心。其始也,有不得於隱曲之事,於是思則氣結,鬱而爲火,以致心營暗耗,既不能下交於腎,脾土鬱結,又轉而克腎,是以男予少精,女子不月,無非腎燥而血液乾枯也。且夫脾有鬱火,則表裏相傳,胃津亦涸;大腸爲胃之傳道,故並大腸而亦病也。此二陽之病,當以燥火之證言,在胃則爲消、爲格,在腸則爲閉、爲鞭;至於胃腑既燥,而脾無以行其津液,則爲風消風消者、火甚而生風,脾憊而肌肉消削也。大腸之燥傳入於肺,則爲息奔。息奔者,息有音而上奔不下也。四髒二腑交相燔灼,陰液盡耗,故直斷爲“死不治”。昔王安道以腸胃有病,延及心、脾,顛倒其說,於“不得隱曲”之故,闕而未洋。喻嘉言闡發稍明,亦但言其所當然,而未窮其所以然,故更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