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宋 許叔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第二十九證·兩種歌

發熱惡寒項強腰脊分明似反張。螈口噤如癇狀。此名病是其常。(仲景雲。病身熱暑寒。頭項強急。惡寒。時頭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病也。)先感風寒後感溼。沉遲弦細脈相當。(仲景雲。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千金雲。太陽中風。重感於寒溼。則變病也。仲景又云。太陽發汗太多。因成。孫尚雲。病熱而脈沉細者。難治也。)有汗不惡名柔。無汗惡寒名曰剛。無汗葛根有汗桂。二皆宜續命湯。(無汗葛根湯有汗桂枝湯。而分發汗解肌。有剛。有柔。剛無汗。柔有汗。自宜續命湯。仲景雲。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名曰剛。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腳攣齧齒皆陽熱。承氣湯宜下最良。(以上皆熱證。當用承氣湯。)亦名陽痙並陰痙。名異實同安可忘。(音熾。痙。巨郢反。名異實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