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關 2015年07月09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膈關爲經穴名(Géguān BL46)。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膈:橫膈;關:關隘。穴與膈俞平列,喻之爲橫膈之氣出入的關隘,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膈關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布有第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及外側支,及肋間動、靜脈。

標準定位

位於脊柱區,第七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膈關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取法

位於脊柱區,第七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俯臥位,平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陽(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豎脊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膈關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後支。分佈着第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爲外側支。皮膚由第六、七、八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分佈。(參看膈俞等穴)

功用

有利胸膈、降胃氣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寬胸理氣,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主治膈、胃及局部疾患。如嘔吐噎膈、暖氣吞酸、呃逆不止、胸腹滿痛、小便黃赤、脊強背痛、渾身骨節疼痛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痛或出血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胃出血,腸炎。

刺灸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 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膈關配天突,內關,有理氣降逆止吐的作用,主治嘔吐,噯氣,膈肌痙攣。

膈關配足三裏、公孫,有健脾消積,和胃理氣的作用,主治飲食不下,胃痛,腸炎。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主背惡寒痛急強。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胸中噎悶。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