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ng wèi wá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Pingwei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1905-95

2.3 處方

蒼朮(炒) 160g 厚朴(制) 100g 陳皮 20g 甘草(炙) 20g

2.4 製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大棗 4g、生薑 3g煎汁,以汁 泛丸,乾燥,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淡。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2.7 功能與主治

燥溼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溼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惡 心嘔吐吞酸噯氣

2.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2次;飯前服用。

2.9 規格

每19粒重 1g

2.10 貯藏

密閉,防潮。

3 平胃丸介紹

3.1 藥品類型

中藥

3.2 藥品名稱

平胃丸

3.3 藥品漢語拼音

3.4 藥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症/功能主治

燥溼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溼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噯氣

3.9 規格

每19粒重1克

3.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飯前服用。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爲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幹。

3.不適用於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爲劇烈噁心嘔吐大便水瀉不止,脘腹作痛,或發燒。

4.孕婦、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8.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3.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3.15 藥理作用

3.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4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4.1 組成

半夏曲(焙)1兩,肉豆蔻(去皮)2枚,檳榔(銼)2枚,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沉香1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麝香半錢(研)。

4.2 功效

進食消痰。

4.3 主治

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

4.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生薑湯嚼下。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棗肉與糯米粥爲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爲衣,陰乾

5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5.1 組成

白豆蔻(去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朮1兩,人蔘1兩,大麥糵(炒黃)1兩,乾薑(炮)3分,甘草(炙)半兩。

5.2 主治

傷寒胃氣不和不能食,縱食不消。

5.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生薑大棗湯送下,日2次。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千金》卷十五

6.1 組成

杏仁50枚,丹蔘3兩,苦蔘2兩,葶藶2兩,玄蔘2兩,芎藭1兩,桂心1兩。

6.2 主治

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臥者;腹內結強,不可按抑,飲食不化。

6.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酒送下。以知爲度。

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脾與胃以膜相連,脾虛合用溫補,反用苦寒平胃,寧不礙脾氣之益困乎?只緣中氣不能健運,宿食積聚於胃而蘊熱,是不得不用苦寒以散食積之火。丹蔘苦蔘元參葶藶,《本經》皆治腹中寒熱積聚,杏仁下氣開結,芎藭理血中氣,桂心辛溫散結,以激發諸苦寒之性。

6.6 附註

原書治上證,先針胃脘大倉,後服本方。

7 《千金翼》卷十九引崔文行方

7.1 組成

菖蒲2兩,大黃2兩,葶藶(熬)小草2兩,芍藥2兩,當歸2兩,桂心2兩,乾薑2兩,茯苓2兩,麥門冬去心)2兩,芎藭2兩,細辛2兩,甘草2兩半(炙)。

7.2 功效

消谷,平胃氣,令人能食。

7.3 主治

五勞七傷

7.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腹以酒送下,日2次。

7.5 加減

小兒亦患冷者,減大黃,倍乾薑小便利者,生用葶藶

7.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千金》卷十五引崔文行方

8.1 組成

大黃2兩,小草1兩,甘草1兩,芍藥1兩,芎藭1兩,葶藶1兩,杏仁50枚。

8.2 功效

調胃。

8.3 主治

丈夫、小兒食實不消,胃氣不調,或溫壯熱結,大小便不利者。

8.4 用法用量

1歲兒每服2丸,飲送下,日3次。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9.1 組成

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朮1兩,人蔘1兩,乾薑(炮裂)半兩,麥糵(炒)1兩。

9.2 主治

虛勞胃氣不調,不能食,冷即腹脹泄利

9.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日3次。

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御藥院方》卷四

10.1 組成

半夏曲(焙)1兩,沉香1兩,肉豆蔻(去皮)2個,檳榔(銼)2個,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麝香半錢(別研)。

10.2 功效

進食消痰。

10.3 主治

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生薑湯嚼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棗肉與糯米粥爲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爲衣,陰乾

11 《雞峯》卷十二引王叔和

11.1 組成

白朮4兩,厚朴3兩,人蔘1兩,陳皮2兩半。

11.2 功效

和脾胃,進飲食。

11.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白湯米飲嚼下,不拘時候。

11.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蒸棗爲丸,如櫻桃大。

12 《保命集》卷中

12.1 別名

白朮和胃丸和中丸

12.2 組成

厚朴1兩,白朮1兩2錢,陳皮8錢(去白),木香1錢,生半夏(湯洗)1兩,檳榔2錢半,枳實5分,甘草3錢(炙)。

12.3 功效

和中,消痰去溼,厚腸胃,進飲食。

12.4 主治

病久胃氣虛弱,厭厭不能食臟腑或祕或溏。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生薑湯或溫水送下。

12.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薑汁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12.7 附註

白朮和胃丸(《內外傷辨》卷十)、和中丸(《脾胃論》卷下)。

13 魏氏家藏方》卷二引章運使浩方

13.1 組成

平胃散4兩,半夏(姜制,爲末)4兩。

13.2 功效

胃消痰。

13.3 主治

痰飲

13.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生薑湯送下;熟水亦得。

13.5 製備方法

上和調,用好棗100枚,燈草1小把,水1大碗同煮,候棗爛,去燈心,棗子去皮核,取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同壽錄》卷一

14.1 組成

陳皮9兩,厚朴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朮9兩。

14.2 主治

頭痛發熱惡寒傷食噁心泄瀉瘧疾

1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老年及孕婦只服3分。頭痛發熱發寒,用蔥白2根,陳茶2分,生薑3片,煎湯送下;傷食噁心,生薑1片,煎湯送下,瀉初起,澤瀉3分,生薑1片,煎湯下;瘧疾,加青皮2分,砂仁7個,柴胡3分,同煎湯下。

14.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滴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