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雀目 2018年12月2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高風雀目(high-wind sparrow eye)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其記載以《太平聖惠方》爲早[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又稱高風內障[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是指眼外觀端好,以夜盲和視野日漸縮窄爲主要表現的眼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本病具有遺傳傾向,多於青少年時期發病,一般雙眼罹患,病程漫長[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日久則成青盲,或瞳內變生翳障[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世醫得效方》卷十六:“蓋高風纔至黃昏便不見,經年瞳子如金色,所謂黃風者即此也。”高風雀目又名高風雀目內障、高風內障、高風障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

高風雀目類似西醫的視網膜色素變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

高風雀目的病因病機

高風雀目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榮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

稟賦不足,命門火衰,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肝腎虧損,精血不足,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脾胃虛弱,清陽不升,使脈道不得充盈,血流滯澀,目失所養,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見物,視野縮窄[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高風雀目的症狀

高風雀目患者眼外觀正常,初起僅於黑夜或暗處視物不清,行動困難,至天明或光亮處視力復常;日久則白晝視力減退,視野縮窄如管狀,僅見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圍空間,因而行動極爲困難,最終可失明,甚者可成青盲,或“經年瞳子如金色,名曰黃風”(《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臨牀檢查[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眼外觀無異常。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乳頭顏色蠟黃,視網膜血管顯著變細,周邊部網膜有星狀、骨細胞樣或不規則形狀色素沉着,漸向中央發展。整個眼底顏色污穢(彩圖26)。後期晶狀體可變混濁。[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高風雀目的治療

高風雀目治宜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用右歸丸或補中益氣湯酌加夜明砂、蒼朮、鮮豬肝等,亦可用鍼灸療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

辨證治療

脾腎陽虛

高風雀目·脾腎陽虛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腎陽虛,以夜盲,視野縮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鳴耳聾,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量少色淡,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爲常見症的高風雀目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夜盲,視野縮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鳴耳聾,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量少色淡,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腎陽不足

症狀

夜盲和視野日漸縮窄,形寒肢冷,腰膝痰軟,舌淡脈沉[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證候分析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溫煦失職,生化不力,氣虛血少,不榮於目,且陽衰不能抗陰,神光衰微,故夜盲而晝明,視野日窄。陽虛陰盛者血凝脈澀,瘀阻不通,致目竅萎閉而失明。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肢體,故形寒肢冷。腰爲腎之府,命門火衰,下元衰憊,則腰膝痠軟。舌淡脈沉爲陽虛陰盛之象。[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治法

溫補腎陽[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方藥治療

可用右歸丸[備註]右歸丸(《景嶽全書》):熟地、山茱萸、淮山藥、當歸、肉桂、枸杞、鹿角膠、菟絲子、制附子、杜仲。加減治療:原方溫補腎陽,益精養血,用於本證,宜加川芎、牛膝,以助肉桂、當歸溫陽活血通絡。[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肝腎陰虛

高風雀目·肝腎陰虛證(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腎陰虛,以夜盲,視野縮小,眼乾澀,頭暈耳鳴,失眠夢擾,口乾,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爲常見症的高風雀目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夜盲,視野縮小,且眼內乾澀不適,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證候分析

肝腎陰虛,精虧血少,不濡目竅,目絡枯澀,玄府漸閉,則眼罹本症。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皆由肝腎陰虧,虛火上擾清竅及心神不寧所致。舌紅少苔,脈細數爲陰虛內熱之象。[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治法

滋養肝腎[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方藥治療

可用明目地黃丸[備註]明目地黃丸(《審視瑤函》):熟地黃、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澤瀉、茯神、牡丹皮、柴胡、當歸、五味子。加減治療:原方滋養肝腎,益精明目,用於眼底血管變細或色素堆積,視網膜顏色污穢者,宜加丹蔘、牛膝、夜明砂、毛冬青之類活血化瘀,通絡消滯。虛熱重者,酌加知母、黃柏。[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脾氣虛弱

高風雀目·脾氣虛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虛氣弱,以夜盲,視野縮小,面乏華澤,肢體乏力,納食不馨,口淡無味,視物疲勞,不能久視,或有便溏泄瀉,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爲常見症的高風雀目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夜盲,視野縮小,面白神疲,肢體乏力,納食不馨,口淡無味,視物疲勞,不能久視,或有便溏泄瀉,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證候分析

脾胃虛弱,受納、運化失職,臟腑精氣不足,清陽不升,目失濡養,且氣虛血滯,脈道不利,眼絡枯澀,遂致眼部諸症。脾虛氣血生化不足,不榮頭面則面白,無以養神故神疲。脾胃失於健運則食少、苔白。精氣不足以充養四肢肌肉,故乏力。脈弱乃氣虛血少所致。[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治法

補脾益氣[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方藥治療

可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東垣十書》):黃芪、炙甘草、黨蔘、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朮。加減治療:本方主要作用爲補中益氣昇陽。因氣虛血滯,脈道不利,故選加丹蔘、三七、川芎活血通絡。[參考資料]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3-124.

氣滯血瘀

高風雀目·氣滯血瘀證(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夜盲,視野狹窄,視力模糊,病程日久,視神經乳頭色呈蠟黃,視網膜血管纖細,脈絡膜血管硬化,舌質暗,苔薄,脈細爲常見症的高風雀目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夜盲,視野狹窄,視力模糊,病程日久,視神經乳頭色呈蠟黃,視網膜血管纖細,脈絡膜血管硬化,舌質暗,苔薄,脈細[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鍼灸治療

體針

取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陽、風池、養老、肝俞、脾俞、腎俞、足三裏、足光明、三陰交等。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1~2穴,遠端配用2穴,每日針1次,10次爲一個療程。久病陽虛者,遠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鍼灸並用。

穴位注射療法

取上述體針腧穴,用複方丹蔘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選1穴,遠端配1~2穴,每穴注入藥液0.5 ml左右,每日或間日1次,一般5~10次爲一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3~5日。

頭針療法

取視區(在枕外粗隆突水平線上,旁開枕外粗隆1cm,向上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之4cm長直線即是),每日或間日針1次,10~15次爲一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3~5d。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