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osi水痘樣疹 2009年01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皰疹樣溼疹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Kaposi水痘樣疹是指在原有的皮膚病(多爲遺傳過敏性皮炎或溼疹)基礎上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或牛痘病毒而發生的一種皮膚病。

疾病描述

本症首由Kaposi於1854年所描述,其特點爲在異位性皮炎或其某種皮膚病損害的基礎上突然發生臍窩狀水皰性皮疹,當時他未能弄清病因。後來發現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及柯薩奇A16病毒皆可引起此種皮疹,因此就有皰疹性溼疹、種痘性溼疹及柯薩奇溼疹等名稱。

症狀體徵

多見於3歲以內的兒童,也可發生於成人。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後,約經5~9d的潛伏期,可出現高熱、全身不適、嗜睡等中毒症狀。第2天就開始發疹,突然發生多數較密集的水皰,迅速變爲膿皰,也可先發生小紅色丘疹,而後很快變爲水皰、膿皰。基底明顯紅腫,部分皰頂有臍窩狀凹陷。2~3d後損害可互相融合成片,但其附近仍有散在性典型皮疹。有的皮疹可爲出血性,皮疹多侷限於面部、肩部或臀部等原有皮膚病地區,也有少數可發生於正常皮膚上,甚至爲全身性。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疼痛。在5~10d內,皮疹相繼成批出現。經8~14d到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皮疹漸漸乾燥結痂,留有色素沉着及淺表性瘢痕而愈,全身症狀也逐漸減輕而消失。血象變化,常是白細胞減少,合併感染時略見增高。合併症可有結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潰瘍、腦炎、中耳炎、肺炎、便血、尿閉或嬰兒壞疽性皮炎等。

疾病病因

本症基礎皮膚病,大多是異位性皮炎(包括新近痊癒的患者),偶爾可發生於脂溢性皮炎、膿皰瘡、疥瘡、落葉性天皰瘡、魚鱗病樣紅皮症、Darier病或其它炎症性皮膚病等。病毒隨血行進入皮膚,由原發部位的自家接種,可能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病理生理

在表皮內或表皮下可見水皰或膿皰,並有網狀和氣球狀變性,皰疹性溼疹常有多核的上皮細胞,而牛痘性溼疹則無。在真皮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其中以中性粒細胞較多。由於原來有炎症性皮膚病的基礎,加上病毒感染後,其炎症複雜化,故常難以發現包涵體。

診斷檢查

在炎症性皮膚病的基礎上突然發生多數臍窩狀水皰和膿皰,有單純皰疹接觸史,並伴有全身症狀,可以診斷。

治療方案

1、加強護理

積極進行支持療法及對症治療。

2、全身療法

可用磺胺、抗生素等製劑,以控制感染。對嚴重病例,可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6mL。亦有人認爲美替沙腙對牛痘性溼疹有較好的療效。

3、局部療法

以消炎、 收斂、抗菌、防止混合感染爲原則,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溼敷或1%新黴素霜外用。

預後及預防

患有異位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膚病的小兒,應避免與單純皰疹患者接觸。本症患者應當隔離,以免傳染他人。

特別提示

宜喫清淡多汁多水的新鮮瓜果蔬菜類飲食,宜喫具有疏風、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忌喫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喫油膩、黏糯、香燥之類助熱上火,難以消化的食品。

1、有溼疹、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病患兒,應避免接觸單純皰疹病人。

2、發病後及時隔離,臥牀休息、多飲水,多喫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加強護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