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外敷散

溫中祛寒 中醫學 中藥學 方劑 中成藥 溫中祛寒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fù xiè wài fū sàn

2 概述

小兒腹瀉外敷散中成藥,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00年版)[1]。本品爲吳茱萸丁香白胡椒肉桂等藥味經加工製成的散劑[1]。每瓶裝5g[1]。外用[1]。用食醋調成糊狀,敷於臍部[1]。2週歲以下,一次1/4瓶;2歲以下,一次1/3瓶[1]腹瀉每日超過20次者,加敷湧泉穴,用量爲1/4瓶[1]。每24小時換藥一次[1]。溫裏散寒,燥溼健脾,止痛止瀉[1]。用於腸胃虛寒性及消化不良性腹痛腹瀉[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3 小兒腹瀉外敷散藥典標準

3.1 品名

小兒腹瀉外敷散

Xiao'er Fuxie Waifu San

3.2 處方

吳茱萸丁香胡椒肉桂

3.3 製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分裝,即得。

3.4 性狀

本品爲棕黃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

3.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三角形,直徑約16μm(丁香)。非腺毛2~6細胞,胞腔有的充滿紅棕色物;腺毛頭部多細胞,橢圓形,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柄2~5細胞吳茱萸)。果皮石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黃色,直徑15~40μm,壁厚,胞腔含棕色物(胡椒)。

(2)取本品1g,加乙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吳茱萸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5: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1g,加乙醚30ml,浸泡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幹,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6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B)。

3.7 功能與主治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溏瀉、脘腹疼痛、喜溫喜按

3.8 用法與用量

外用。用食醋調成糊狀,敷於臍部,二歲以下一次1/4瓶,二歲以上一次1/3瓶;大便每日超過20次者,加敷湧泉穴,用量爲1/4瓶,每24小時換藥一次。

3.9 規格

每瓶裝5g

3.10 貯藏

密封

3.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4 小兒腹瀉外敷散介紹

4.1 藥品類型

中藥

4.2 藥品名稱

小兒腹瀉外敷散

4.3 藥品漢語拼音

4.4 藥品英文名稱

4.5 成份

4.6 性狀

4.7 作用類別

4.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溏瀉、脘腹疼痛、喜溫喜按

4.9 規格

每瓶裝5克

4.10 用法用量

外用。用食醋調成糊狀,敷於臍部,二歲以下一次1/4瓶,二歲以上一次1/3瓶;大便每日超過20次者,加敷湧泉穴,用量爲1/4瓶,每24小時換藥一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應

4.13 注意事項

1.本品爲外用藥,禁止內服。

2.用畢洗手,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臍部有瘡癤者不宜使用。

3.忌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食物。

4.嬰兒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5.急性溼熱腹瀉者不適用。

6.腹痛泄瀉嚴重或有脫水表現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7.用藥後局部出現皮疹等過敏表現者應停用。

8.用藥2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9.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0.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1.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2.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5 藥理作用

4.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