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爺藤

中藥材 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ú yé téng

2 中醫大辭典》·無爺藤

無爺藤中藥名,出自蕭步丹《嶺南採藥錄》,爲廣州部隊衛生部所著《常用中草藥手冊》記載的無根藤之別名[1]

2.1 別名

無爺藤無頭藤無娘藤無根草[2]

2.2 來源及產地

樟科植物無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的全草分佈浙江、福建、江西、臺灣、湖南、廣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2]

2.3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腎經[2]

2.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溼涼血涼血散瘀。[2]

1.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目赤腫痛,急性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泌尿繫結石泄瀉痢疾白帶咯血衄血尿血。煎服:9~15g。[2]

2.治多發性癤腫,溼疹。搗敷或煎水洗。[2]

2.5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不能採用寄生在有毒植物如鉤吻魚藤馬桑上的無根藤,誤用可致中毒[2]

2.6 化學成分

本品含無根藤鹼(Cassyfiline)、無根藤定鹼(Cassythidine)、六駁鹼等。尚含半乳糖[2]

2.7 藥理作用

無根藤定鹼可有利尿作用,對動物有致驚厥作用,大量可致死[2]

3 《*辭典》·無爺藤

3.1 出處

《嶺南採藥錄》

3.2 拼音名

Wú Yé Ténɡ

3.3 別名

過天藤(《生草藥性備要》),無根草(《本草求原》),流寓網、飛揚藤、黃魚藤(《嶺南採藥錄》),羅網藤(《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無根藤(《廣州植物誌》),霧水藤,蜈蚣藤、青絲藤、無地生根(《廣西中獸醫藥植》),半天雲(《陸川本草》),無頭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無娘藤、飛天藤(《廣西中草藥》)。

3.4 來源

樟科植物無根藤全草。全年可採。

3.5 形態

纏繞草本,借盤狀吸根攀附於其他植物上,幼嫩部分被柔毛。莖線狀,極長,綠色或綠褐色,無毛或稍被毛,葉退化成細小的鱗片狀。穗狀花序長2~5釐米,有微小的小苞片;花白色,小,無梗,長不及2毫米,花被片外面的3枚較小,圓形,聲綠色毛,內面的3枚較大,卵形;雄蕊9枚,3輪,第1輪的花絲花瓣狀,其餘爲線狀:雌蕊1,子房上位。漿果小,球形,肉質,徑約7毫米,花被宿存。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3.6 生境分佈

生於疏林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地。

3.7 性味

甘苦,寒。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②《陸川本草》:"淡,寒。"

3.8 歸經

《泉州本草》:"入肝、腎二經。"

3.9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治肝熱消瘦肺熱咳嗽黃疸痢疾鼻衄血淋,癰腫,疥瘡,燙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一切疥癩,煎水洗,或爲末開油。"

②《本草求原》:"解胎毒,治滋疥癩癬,熱毒。"

③《嶺南採藥錄》:"治眼熱及赤白痢,俱水煎服。"

④《福建民間草藥》:"退熱,利尿益陰,補腎。"

⑤《閩南民間草藥》:"利尿祛溼熱,涼血,消癰疽,治淋帶。"

⑥《泉州本草》:"治肺熱咳嗽黃疸。"

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腎炎水腫,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肝炎,小兒肝熱感冒發熱頭痛,多發性癤腫。"

3.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3.11 注意

《廣西中草藥》:"孕婦忌服。"

3.12 附方

①治小兒肝熱,肌膚消瘦手足心熱精神萎靡:無根藤每日二兩,酌加水,煎取半碗,分兩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小兒黃疸:鮮無爺藤五錢至一兩,豆乾兩塊同燉服。(《泉州本草》)

③治痢疾:鮮無根藤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習慣鼻出血:鮮無根草五錢至一兩,豬赤肉數量不拘,水酒各半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⑤治血淋:鮮無爺藤三至四兩(乾的五錢)。水煎調烏糖服。(《泉州本草》)

⑥治夢遺早泄無根藤二兩,雄豬脊髓四兩,加黃酒二兩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⑦治陰囊腫大:鮮無根草八錢至一兩,青殼鴨蛋一隻。水適量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⑧治咯血衄血黃疸便祕急性結膜炎無根藤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鮮無根藤搗爛,敷患處。

⑩治皮膚溼疹瘡瘍潰爛:無根藤煎水,洗患處。(⑧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⑾治湯火傷無根藤焙乾研末,油調塗患處。(《福建中草藥》)

3.13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