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皰瘡·熱毒熾盛證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天皰瘡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n pào chuāng ·rè dú chì shè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pemphigus and pemphigoid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天皰瘡·熱毒熾盛證(pemphigus and pemphigoid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熱毒熾盛,蘊於肌膚,以發病急驟,水皰迅速擴展或增多,糜爛面鮮紅,身熱口渴,便幹溲赤,舌質紅絳,舌苔少或黃,脈弦滑或數爲常見症的天皰瘡證候[1]

4 症狀

天皰瘡·熱毒熾盛證發病急驟,紅斑,水皰皮膚灼熱;伴身熱口渴欲飲,煩躁不安,大便乾結,小便黃;舌質紅絳,苔少而幹,脈弦數。

5 辨證分析

熱毒熾盛,迫血妄行,故發病急驟,紅斑,水皰皮膚灼熱;熱在氣分,故身熱煩躁口渴欲飲;熱結腸道,則大便乾結;移熱於小腸小便黃;舌質紅絳、苔少而幹、脈弦數爲熱毒熾盛之象

6 方藥治療

天皰瘡·熱毒熾盛證治宜清熱涼血解毒。可用解毒瀉心湯加減治療。若發熱高,煩躁甚,加犀角以解熱清心大便祕結,加生大黃通腑泄熱

天皰瘡·熱毒熾盛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清營。方用生地炭、雙花炭、蓮子心白茅根花粉地丁、生枝、蚤休、生甘草川連、生石膏、高燒不退者加犀角0.5克,大便乾燥者加大黃

7 關於天皰瘡

天皰瘡(pemphigus and pemphigoid)爲病名[2]。出《證治準繩·幼科》。中醫文獻中又稱火赤瘡天皰等。是指以皮膚漿水皰,小如芡實,大似桃李,皮破津水,纏綿不愈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2]。是一種慢性、大皰性皮膚病。以皮膚或粘膜上出現大皰、自覺瘙癢爲臨牀特徵。天皰瘡小兒易患,分膿皰瘡和天施瘡兩種類型[2]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初起小如莧實,大如棋子,燎漿水皰,色赤者爲火赤皰;若頂白根赤,名天皰瘡。俱延及遍身,掀熱疼痛,未破不堅,泡破毒水津爛不臭。”

天皰瘡相當於西醫的天皰瘡類天皰瘡[2]

詳見天皰瘡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