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鱉甲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ín jiāo biē jiǎ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秦艽鱉甲散

2.1 處方

荊芥(去梗)、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蘆)、青皮(去白)、柴胡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秦艽去蘆.洗)、鱉甲(去裙.醋炙),各一兩;幹葛二兩(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兩。

2.2 炮製

上爲細末。

2.3 功能主治

治男子、婦人氣血勞傷,四肢倦怠,肌體消弱,骨節煩疼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萎黃脣焦口乾五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臥,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及治山嵐瘴氣寒熱往來,並能治之。

常服養氣血,調榮衛,解倦怠。

2.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熱服,不拘時候,酒調亦得。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衛生寶鑑》卷五

3.1 方名

秦艽鱉甲散

3.2 別名

秦艽鱉甲飲

3.3 組成

柴胡1兩,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1兩,地骨皮1兩,秦艽半兩,當歸半兩,知母半兩。

3.4 功效

滋陰養血,清熱除蒸

3.5 主治

陰虧血虛外感風邪傳裏化熱,致患風勞骨蒸潮熱肌肉消瘦,脣紅頰赤,呼吸氣粗,神疲乏力盜汗經閉。肌骨蒸熱寒熱往來痰嗽,黃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風邪淹滯經絡,瘀鬱而然。

3.6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加青蒿5葉,烏梅1個,煎至7分,去滓,空心、臨臥溫服

3.7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8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風,陽氣也,故在表則表熱,在裏則裏熱,附骨則骨蒸壯熱,久蒸則肌肉消瘦。無風不作骨蒸,此昆之立言也。羅謙甫氏之主此方,蓋有神契者矣。柴胡秦艽風藥也,能驅肌骨之風;骨皮、知母,寒品也,能療肌骨之熱;鱉,陰類也,甲,骨屬也,骨以及骨,則能爲諸藥之嚮導,陰以養陰,則能退陰分之骨蒸烏梅味酸,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青蒿苦辛,能從諸藥入肌而解其蒸;復有當歸,一以養血,一以導諸藥入血而除熱於陰爾。②《醫略六書》:營氣受風,遏熱傷乎陰血,故肌肉消瘦骨蒸潮熱不已,名曰風癆。生鱉甲專入厥陰力能滋陰而散結;秦艽肉兼走陽明,性善活血以祛風青蒿少陽之熱;柴胡疏肝膽之邪;當歸益榮養血;知母潤燥益陰地骨皮退肌表之熱;烏梅肉斂肝腎之陰。使熱退陰充,則風自外解,而骨蒸無不退,肌肉無不生矣。此滋陰解熱之劑,爲風癆骨蒸消瘦之專方。

3.9 附註

秦艽鱉甲飲(《醫略六書》卷十九)。

4 《局方》卷五(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4.1 方名

秦艽鱉甲散

4.2 組成

荊芥(去梗)1兩,貝母去心)1兩,天仙藤1兩,前胡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柴胡去蘆)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1兩,秦艽去蘆,洗)1兩,鱉甲(去裙,醋炙)1兩,幹葛2兩(焙),白芷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羌活半兩。

4.3 功效

氣血,調榮衛,解倦怠。

4.4 主治

男子婦人氣血勞傷,四肢倦怠,肌體消弱,骨節煩痛,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痿黃脣焦口乾五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臥,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

4.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稍熱服,酒調亦得,不拘時候。

4.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