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明 吳又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內壅不汗

邪發於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於傳變,或出表,或入裏,或表裏分傳,醫見有表復有裏,乃引經論,先解其表,乃攻其裏,此大謬也。嘗見以大劑麻黃連進,一毫無汗,轉見煩躁者何耶?蓋發汗之理,自內由中以達表。今裏氣結滯,陽氣不能敷布於外,即四肢未免厥逆,又安能氣液蒸蒸以達表?譬如縛足之鳥,乃欲飛昇,其可得乎?蓋鳥之將飛,其身必伏,先足縱而後揚翅,方得升舉,此與戰汗之義同。又如水注,閉其後竅,則前竅不能涓滴,與發汗之義同。凡見表裏分傳之證,務宜承氣先通其裏,裏氣一通,不待發散,多有自能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