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明 吳又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損復

邪之傷人也,始而傷氣,繼而傷血、繼而傷肉、繼而傷筋、繼而傷骨。邪毒既退,始而復氣,繼而復血、繼而復肉、繼而復筋、繼而復骨。以柔脆者易損,亦易復也。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故男先傷右,女先傷左。及其復也,男先復左,女先復右。以素虧者易損,以素實者易復也。嚴正甫正,年三十,時疫後,脈證俱平,飲食漸進,忽然肢體浮腫,別無所苦,此即氣復也。蓋大病後,血未盛,氣暴復,血乃氣之根據歸,氣無所根據,故爲浮腫。嗣後飲食漸加,浮腫漸消,若誤投行氣利水藥則謬矣。張德甫,年二十,患噤口痢,晝夜無度,肢體僅有皮骨,痢雖減,毫不進谷,以人蔘一錢煎湯,入口不一時,身忽浮腫,如吹氣球,自後飲食漸進,浮腫漸消,腫間已有肌肉矣。若大病後,三焦受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肢體浮腫,此水氣也,與氣復懸絕,宜《金匱》腎氣丸腎氣煎,若誤用行氣利水藥必劇。凡水氣,足冷肢體常重;氣復足不冷,肢體常輕爲異。餘桂玉正,年四十,時疫四肢脫力,竟若癱瘓,數日後右手始能動,又三日左手方動。又俞桂崗子室所患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