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清 姚止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卷之一

謹按∶素問之名,王太僕不解其義,並不知其着於何代。考之漢張仲景傷寒論,雲本之素問,自是而降,晉皇甫士安雲,素問論病甚精,王叔和脈經,雲出於素問針經,隋書經籍志載有素問之目。由是言之,素問之名,始於漢代,而迭見於晉隋也。至其所以名素問之義,全元起雲∶“素者,本也。問者,黃帝岐伯也。書陳性情之原,五行之本,故曰素問。”又宋新校正引幹鑿度雲∶“夫有形者始於無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瘵由是萌生,故黃帝問此太素質之始也,素問之名,義或由此。”曰∶不然,凡人之病,不病於已病而病於未病,養之不素則病生,治之不素則病成,軒岐以仁愛天下之心而相與闡發於千百世之上,則又問之有素,使後人無夭札之患,素之辭義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