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é lí fěn

2 《*辭典》:蛤蜊粉

2.1 出處

本草會編

2.2 拼音名

Gé Lí Fěn

2.3 別名

蛤粉(《聖惠方》)。

2.4 來源

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貝殼的粉末。

2.5 形態

形態詳"蛤蜊"條。

2.6 製法

蛤蜊殼入炭火中燒煅後研成細粉。

吳球:"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殼,炭火煅成,以熟栝樓子同搗,和成團,風乾用,最妙。"

2.7 性味

①《丹溪心法》:"鹹,寒。"

②《本草撮要》:"性澀。"

2.8 歸經

入肺、腎經

①《本草求真》:"入腎、肺、肝。"

②《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少陰。"

2.9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化痰,軟堅。治痰飲喘咳水氣浮腫胃痛嘔逆白濁崩中帶下癭瘤,燙傷。

朱震亨:"治熱痰溼痰老痰頑痰疝氣白濁帶下。同香附末,薑汁調服,主心痛。"

②《綱目》:"清熱利溼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利小便,止遺精白濁,心脾疼痛,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治婦人血病。油調塗湯、火傷。"

③《本草備要》:"與牡蠣同功。"

④《本經逢原》):"清肺熱,滋腎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消堅癖,散癭瘤。"

⑤《本草再新》:"除煩止渴,利大小便。"

2.10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1~3錢。外用:調敷。

2.11 注意

本草經疏》:"脾胃虛患者宜少用,或加益脾胃藥同用爲宜。"

2.12 附方

①治痰火喘嗽:蛤蜊殼洗淨,放炭火上燒焙,去火毒,爲末,磁器收貯,遇痰火症,取一兩,分爲三服,少喫晚飯,先用麪糊調,捏丸如黃豆大,少用滾水,將丸藥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幹。(《經驗廣集》蛤蜊散

②治氣虛水腫浮脹:大蒜研爛,以蛤粉和,五分兩,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百一選方》)

③治小便不通:蛤粉半兩,麻根半兩。搗細羅爲散,每於空心,以新汲水調下二錢。(《聖惠方》)

④治虛熱遺精黃柏(炒)、知母、蛤粉各一斤。青黛(飛)爲衣,粥丸服。(《醫學六要》)

⑤治胃氣痛瓦楞子十個,蛤蜊殼十個。二味火煅,共爲細末,薑湯送下。(《梅氏驗方新編》)

⑥治心脾疼:真蛤粉一錢(炒),桂(去皮)一錢,乾薑(炮)二錢。上爲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⑦治湯火傷蛤蜊殼燒研爲末,油調塗之。(《養生必用方》)

⑧治吹奶:蛤粉三分,槐花三分,麝香一分(細研)。搗細羅爲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⑨治肺癰蛤蜊,童便煅研,甘桔湯日進三服。(《本經逢原》)

⑩治雀目:真正蛤粉,炒黃色爲細末,上油蠟就熱和爲丸,如皁子,納於豬腰子中,麻纏蒸熱食之,可配米粥。(《儒門事親》)

2.13 各家論述

王好古:"蛤粉乃腎經血分之藥,故主溼嗽、腎滑之疾。"

②《本草衍義補遺》:"蛤粉治痰氣,能降、能消,能軟、能燥。"

③《綱目》:"(蛤喇粉)寒制火而鹹潤下,故能降焉;寒散熱而鹹走血,故能消焉;堅者腝之以鹹,取其屬水而性潤也;溼者燥之以滲,取其經火化而利小便也。"

④《本草經疏》:"蛤粉味鹹氣寒無毒。爲諸痰之要藥。蓋痰未有不由火氣上炎煎熬津液而成,鹹能軟堅潤下,得之則火自降,痰結自消矣。"

2.14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蛤蜊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