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蟲

人體寄生蟲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piàn xíng xī chóng

2 註解

肝片形吸蟲(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是牛羊及其他哺乳動物膽管內的常見寄生蟲人體亦可被感染,由肝片形吸蟲引起的疾病稱肝片形吸蟲病(fascioliasis)。

3 肝片形吸蟲形態

肝片形吸蟲(圖1)與薑片蟲同屬片形科(Fasciolidae),是大型吸蟲之一。其薑片蟲的不同點有:

1)成蟲較狹長,體前端有一錐形突起稱頭錐;

2)腹吸盤較小,不甚明顯,位於頭錐基部水平;

3)腸支有許多側分支;

4)睾丸兩個,分支很細,約佔蟲體面積二分之一;

5)卵巢較小,分枝細。

圖1 肝片形吸蟲

4 肝片形吸蟲生活史

肝片形吸蟲成蟲寄生在終宿主的肝膽管內,中間宿主爲椎實螺類,在我國已證實的有:截口土蝸(Galba truncatula)、小土蝸(G.pervia)、耳蘿蔔螺(Radix auriculata)及斯氏蘿蔔螺(R.swinhoei)。

生活史包括胞蚴1~2代和雷蚴1~3代。尾蚴自螺體逸出後在水草等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囊蚴被終宿主食入後,在腸中脫囊的後尾蚴穿過腸壁,經腹腔侵入肝臟而轉入膽管,也可經腸繫膜靜脈淋巴管進入膽管。在移行過程中,部分童蟲可停留在各種臟器如肺、腦、眼眶、皮下等處異位寄生,造成損害。自感染囊蚴至成蟲產卵最短需l0~11周。成蟲天可產卵約20,000個。在綿羊體內寄生的最長記錄爲11年,在人體可達12~13年。

5 肝片形吸蟲的致病

肝片形吸蟲引起的損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童蟲移行期對各臟器特別是肝組織的破壞,引起肝的炎症反應及肝膿瘍,出現急性症狀高熱腹痛蕁麻疹肝腫大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

2)成蟲對膽管的機械性刺激代謝物的化學性刺激而引起膽管炎症、膽管上皮增生及膽管周圍的纖維化。膽管上皮增生與蟲體產生大量脯氨酸有關。膽管纖維化可引起阻塞性黃疸,肝損傷可引起血漿蛋白的改變(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癥),膽管增生擴大可壓迫肝實質組織引起萎縮壞死以至肝硬化,還可累及膽囊引起相應的病變。

肝片形吸蟲感染者的臨牀表現可分爲急性、潛隱和慢性3個時期。也有少數爲無症狀帶蟲者

1.急性期(相當於童蟲在組織中的移行過程,亦稱侵襲期)  發生感染後2~12周不等,突發高熱腹痛,並常伴有脹氣、嘔吐腹瀉便祕肝腫大貧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等表現。有些病人還可出現肺部和皮膚變態反應症狀。此期大約持續2~4周。

2.潛隱期(通常在感染後4個月左右,相當於蟲體已進入膽管)  患者的急性症狀減退或消失,在數月或數年內無明顯不適,或稍有胃腸道不適症狀,而病變在發展之中。

3.慢性期(爲成蟲在膽管內寄生引起膽管炎和膽管上皮增生階段,亦稱阻塞期)  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膽絞痛噁心厭食脂肪食物、貧血黃疸和肝腫大等表現。

4.異位損害(又稱肝外肝片形吸蟲病)  童蟲在腹腔中移行時,可穿入或隨血流到達肺、胃、腦、眼眶以及皮下等處。常在手術後始獲確診。在有生食牛、羊肝習慣的地方,蟲體可寄生在咽部,引起咽部肝片形吸蟲病。

6 肝片形吸蟲的實驗診斷

糞便鏡檢獲蟲卵是確診肝片形吸蟲病的根據,但應與薑片蟲卵、棘口吸蟲卵相鑑別。

對急性期膽管阻塞的患者以及異位寄生的病例,採用免疫學檢測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如ELISA、IHA和IFA等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均有較高的敏感性。

肝片形吸蟲的流行與防治

肝片形吸蟲呈世界性分佈。國外個別地區有局部流行區存在。在我國,人羣感染率爲0.002%~0.171%,散發於15個省市,其中以甘肅省的感染率爲最高。估計全國感染人數爲12萬左右。

肝片形吸蟲寄生宿主甚爲廣泛,除牛、羊外,還可寄生於豬、馬、犬、貓、驢、兔、猴、駱駝、象、熊、鹿等動物。人體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莖葉。在低窪潮溼的沼澤地,牛、羊的糞便污染環境。又有椎實螺類的存在,牛、羊喫草時便較易造成感染

預防人體感染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勿生食水生植物。治療患者藥物首選硫雙二氯酚(bitin),其他藥物吡喹酮、阿苯噠唑和三氯苯噠唑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