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235—2016 尖銳溼疣診斷

性傳播疾病 衛生標準 診斷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尖銳溼疣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 S / T 2 3 5 — 2 0 1 6 jiān ruì shī yóu zhěn duàn

2 英文參考

Diagnosi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5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 235—2016《尖銳溼疣診斷》(Diagnosi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6年11月29日《關於發佈〈尖銳溼疣診斷〉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國衛通〔2016〕18號)發佈,自2017年06月01日起實施。本標準代替 WS 235—2003。

4 發佈通知

關於發佈《尖銳溼疣診斷》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16〕18號

現發佈《尖銳溼疣診斷》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其編號和名稱如下:

WS/T 235-2016 尖銳溼疣診斷(代替WS 235—2003)

WS/T 237-2016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診斷(代替WS 237—2003)

WS/T 513-2016 生殖沙眼衣原體感染診斷

上述標準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WS 235—2003、WS 237—2003同時廢止。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計生委

2016年11月29日

5 前言

WS/T 235—2016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WS 235—2003《尖銳溼疣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本標準與WS 235—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標準性質由強制性修改爲推薦性;

——標準名稱改爲“尖銳溼疣診斷”;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部分(見第2章);

——實驗室檢查中增加了核酸檢測試驗(見附錄B);

——刪除了處理原則部分(見2003年版的第3章);

——刪除了臨牀治癒部分(見2003年版的第4章);

——刪除了管理及預防部分(見2003年版的第5章);

——附錄A中刪除了醋酸白試驗(見2003年版的附錄A);

——附錄B中增加了HPV核酸檢測(見附錄B);

——附錄C中增加了尖銳溼疣鑑別診斷要點(見附錄C);

——附錄C中刪除了尖銳溼疣推薦治療方案(見2003年版的附錄C)。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醫院(研究所)、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市皮膚醫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千秋、尹躍平、龔向東、蘇曉紅、蔣娟、曾學思、齊淑貞、駱丹、周平玉。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佈情況爲:

——WS 235—2003。

6 標準正文

尖銳溼疣診斷

6.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尖銳溼疣的診斷原則、診斷依據、診斷分類和鑑別診斷。本標準適用於全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尖銳溼疣的診斷。

6.2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2.1

人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一種微小的DNA病毒,其病毒顆粒是由72個殼微粒組成立體對稱的20面體,直徑爲50 nm~55 nm,其基因組長約8000個鹼基對,相對分子質量爲5×106。其宿主細胞爲人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

注: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可區別病毒的不同型別,某些型別與生殖器部位腫瘤發生相關,如HPV 16、18型等,稱爲高危型HPV。

2.2

尖銳溼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由HPV引起的皮膚黏膜良性增生性性傳播疾病,主要侵犯生殖器、會陰肛門等部位。常由HPV 6、11型感染引起,少數亦可由高危型HPV引起。

2.3

巨大型尖銳溼疣  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

又稱Buschke-Lowenstein瘤,呈巨大的淡紅色菜花樣腫物,可向皮內浸潤生長組織學多爲良性增生病變,但可混雜非典型上皮細胞或高分化的鱗狀細胞癌竈。多由HPV 6型感染引起,可合併高危型HPV感染,如HPV 16、56型等。

2.4

醋酸白試驗  acetowhitening test

用5%醋酸溶液塗抹皮損處,3 min~5 min後觀察皮損表面。如見到均勻一致的變白區域,爲醋酸白試驗陽性

6.3 3 診斷原則

應根據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作出診斷。

6.4 4 診斷依據

6.4.1 4.1 流行病學

多數有不安全性行爲史,或性伴感染史,或多性伴史。

6.4.2 4.2 臨牀表現

4.2.1 潛伏期3周至8個月,平均3個月。

皮損初期表現爲針頭至綠豆大小丘疹,逐漸增大增多,呈乳頭狀、雞冠狀、菜花狀,或扁平狀、團塊狀的贅生物。可單發或多發,色澤可爲膚色、灰白色、暗紅色或棕黑色等。因皮損摩擦、脆性增加,可發生糜爛、破潰、出血,或繼發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妊娠婦女可出現疣體明顯增大,數目增加。少數患者發生巨大型尖銳溼疣

男性好發於冠狀溝、包皮、龜頭、陰莖幹、尿道口、陰囊和肛周等處,女性好發於大小陰脣、尿道口、陰道口、會陰、肛周、陰道壁、宮頸等處,肛交者可發生於肛周、肛管直腸,口交者可發生口腔

一般無自覺症狀,少數患者可覺有瘙癢感、異物感、壓迫感或灼痛感。女性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

4.2.2 皮損醋酸白試驗可呈陽性,但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假陰性

6.4.3 4.3 實驗室檢查

4.3.1 病理學檢查

主要表現爲乳頭瘤樣增生,表皮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顆粒層增生,棘層肥厚,棘層淺表有凹空細胞,真皮淺層炎細胞浸潤等(見附錄A)。

4.3.2 核酸檢測試驗

臨牀標本作HPV核酸檢測試驗,結果呈陽性(參見附錄B)。

6.5 5 診斷分類

6.5.1 5.1 臨牀診斷病例

符合4.2.1表現,同時有或無4.1、4.2.2。

6.5.2 5.2 確診病例

符合5.1的要求和4.3中的任一項。

6.6 6 鑑別診斷

尖銳溼疣應與陰莖珍珠丘疹、絨毛狀小陰脣、皮脂腺異位症、二期梅毒、鮑恩樣丘疹病、生殖鱗狀細胞癌傳染性軟疣等鑑別診斷(參見附錄C)。

7 附錄A(規範性附錄)尖銳溼疣實驗室檢查方法

7.1 A.1 材料

A.1.1  脫水機、包埋機、切片機、漂烘處理儀、包埋冷臺、烤箱、組織包埋盒、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等。A.1.2  乙醇(70%、80%、95%)、無水乙醇、病理石蠟、二甲苯、蘇木素染液、5%伊紅、鹽酸、中性樹膠等。

7.2 A.2 取材

手術切取病變組織,立即放入盛有10%中性福爾馬林小瓶中固定。

7.3 A.3 方法

步驟如下:

a) 脫水:將病理組織依次置人70%、80%、95%及無水乙醇中,各45 min~1 h。

b) 透明:置入二甲苯中1 h~1.5 h。

c) 浸蠟:將病理塊置人石蠟液中2 h~3 h。

d) 包埋:將準備好的熱石蠟注入蠟模中,待底面石蠟稍凝固,再按一定方向將病理塊放在蠟模中央,待凝固。

e) 切片:用切片切片

f) 裱片:將切片貼在潔淨載玻片上。

g) 烤片:切片置入72℃左右烤箱中1 h~2 h。

h) 脫蠟:置入二甲苯中脫蠟10 min~15 min。

i) 脫二甲苯:依次置人100%、95%、80%乙醇中脫二甲苯各1 min~2 min,再水洗。

j) 染色:置人蘇木素液中染色,8 min~15 min。

k) 洗片:用自來水沖洗15 min以上。

l) 分化:置入鹽酸中分化1 min~2 min,水洗。

m)染胞漿:置人5%伊紅中染色1 min~3 min。

n)脫水:依次置入95%乙醇、無水乙醇脫水,各3 min~5 min。

o)透明:置人二甲苯乙醇混合液中3 min~5 min透明和吸水,再置入二甲苯液中透明。

p)封片鏡檢:將玻片上多餘二甲苯擦掉,迅速滴1滴樹膠液,加蓋玻片,鏡檢。

7.4 A.4 結果報告

組織病理切片鏡下可見乳頭瘤樣或疣狀增生,表皮角化過度,竈性角化不全,顆粒層增生,棘層肥厚,棘層淺表有凹空細胞,呈竈狀、片狀或散在分佈細胞體大,核深染,形態不規則,核周可見程度不同的空泡化改變,輕者核周僅有空泡化的暈環,重者整個胞質均發生空泡化改變。真皮淺層血管擴張,並有淋巴細胞爲主的炎細胞浸潤

7.5 A.5 臨牀意義

特徵性組織病理表現可作爲尖銳溼疣的診斷依據。

8 附錄B(資料性附錄)HPV核酸檢測試驗

8.1 B.1 原理

常使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HPV。HPV實時熒光PCR包括兩類引物:一類是通用引物,可以擴增所有HPV的DNA;另一類爲特異性的引物,可擴增不同型別的HPV(如6、11、16、18型等)DNA。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過程,可對起始模板進行定量分析,從而達到檢測標本中HPV DNA的目的。目前臨牀檢測多采用商品化HPV核酸檢測試劑盒,可以在一次檢測中,檢測出 2~7種低危型別HPV DNA,2~19種高危型別HPV DNA。除了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外,還有核酸擴增流式熒光檢測、微板雜交捕獲檢測基因芯片檢測等不同原理的HPV核酸檢測試劑盒。

8.2 B.2 材料

B.2.1 熒光PCR儀、高速離心機、加熱儀、PCR反應管等。

B.2.2 實時熒光PCR檢測試劑盒,含DNA抽提液、引物及探針、PCR反應液、臨界陽性質控標準品陰性陽性質控等。

8.3 B.3 取材

B.3.1 刮取物標本:在組織表面,用鈍刀刮取疣體或可疑感染部位皮膚組織或淺表上皮細胞,洗於0.75 mL生理鹽水中,4℃(24 h內)或-30℃(超過24 h)保存備用。 B.3.2 皮膚活檢標本:手術切取適量病變組織

8.4 B.4 方法

步驟如下:

a) 刮取物標本處理:充分振盪混勻標本後,12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再加入1 mL滅菌生理鹽水,充分混勻後,12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

b) 皮膚活檢標本處理:若標本帶血,應12000 r/min離心數秒棄上清,再加入1 mL。滅菌生理鹽水,取一小粒約50 mg大小標本管後,經勻漿器研磨成組織勻漿,12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

c) DNA提取:加入DNA提取液,充分混勻,100℃加熱10 min後,12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作爲DNA模板。

d) 加樣:嚴格根據試劑盒介紹的要求分別加入標本和質控品的上清液、PCR反應液、Taq酶等於PCR反應管中,混合後12000 r/min離心數秒。

e) PCR擴增和檢測:根據不同的試劑盒的要求設置擴增條件和閾值,進行自動分析和實時檢測

8.5 B.5 判讀

B.5.1 根據預先設計程序,自動分析儀進行自動判讀,根據閾值和報告拷貝數直接判讀結果。

B.5.2 根據陰性陽性質控品的測定值判斷試驗的有效性。有效試驗的臨界陽性質控標準品定值應大於陰性質控品測定值,而小於強陽性質控標準品定值

8.6 B.6 結果報告

B.6.1 陽性樣品定值大於質控品測定值

B.6.2 陰性樣品定值等於或小於質控品測定值

8.7 B.7 臨牀意義

B.7.1 直接檢測標本中HPV的DNA特異性片段,可作爲HPV感染的診斷依據,其中HPV 6、11型等低危型別是引起尖銳溼疣的主要亞型,HPV 16、18等高危型別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亞型。

B.7.2 由於人羣感染HPV後大多數不發病,或呈亞臨牀感染,且其他疾病或疣狀皮損中也能檢測出HPV核酸,故用於診斷尖銳溼疣時,應結合臨牀表現和流行病學史進行綜合分析。 B.7.3 檢測標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別HPV,有助於判斷預後。

8.8 B.8 注意事項

B.8.1 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通過有關部門開展臨牀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資質認證。應嚴格執行PCR基因擴增實驗室的管理規範,實驗過程應嚴格分區進行,即試劑準備區、樣本製備區、擴增和產物分析區,所用消耗品應滅菌後一次性使用,各區的儀器與用品不應混用,以避免引起試驗的假陽性

B.8.2 同時檢測β-球蛋白基因DNA,如果|3球蛋白基因的擴增陰性,則表明提取的DNA的量不夠或標本中含有抑制物,提示試驗無效,以此排除核酸檢測假陰性

9 附錄C(資料性附錄)尖銳溼疣的鑑別診斷

9.1 C.1 陰莖珍珠丘疹

皮疹位於龜頭的冠狀溝緣部位,可見珍珠狀、網錐狀或不規則形的白色、黃白色或膚色丘疹,可爲半透明,表面光滑,質較硬,丘疹間彼此互不融合,沿冠狀溝規則地排列成一至數行。醋酸白試驗陰性

9.2 C.2 絨毛狀小陰脣

也稱假性溼疣。好發於青年女性的小陰脣內側、陰道前庭尿道口周圍,呈對稱密集分佈的直徑1 mm~2 mm白色或淡紅色小丘疹,表面光滑,有些可呈絨毛狀、魚籽狀或息肉狀。無明顯自覺症狀,偶有瘙癢。醋酸白試驗陰性

9.3 C.3 皮脂腺異位症

爲龜頭、包皮內或小陰脣部位的粟粒大小、孤立而稍隆起、成羣或成片的黃白色或淡黃色丘疹,無自覺症狀組織學特徵爲每個丘疹均由一組小的成熟皮脂腺小葉組成,小葉包繞皮脂腺導管。醋酸白試驗陰性

9.4 C.4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的扁平溼疣爲發生生殖器部位的丘疹斑塊,表面扁平而潮溼,也可呈顆粒狀菜花狀,暗視野檢查可查到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組織病理表現有其特徵性改變。

9.5 C.5 鮑恩樣丘疹

皮損爲灰褐色或紅褐色扁平丘疹,大多爲多發,呈網形或不規則形,丘疹表面可呈天鵝絨樣外觀,或輕度角化呈疣狀。男性多好發於陰莖陰囊和龜頭,女性好發於小陰脣及肛周。一般無自覺症狀組織病理學檢查有特徵性改變。

9.6 C.6 生殖鱗狀細胞癌

多見於40歲以上者,損害爲腫塊斑塊浸潤明顯,質堅硬,易出血,常形成潰瘍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確診。

9.7 C.7 傳染性軟疣

成人傳染性軟疣發生生殖器周圍,皮損初起爲米粒大半球形丘疹,逐漸增大至黃豆大小,頂部中央微凹呈臍窩狀,表面有蠟樣光澤,用針挑破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即軟疣小體。皮疹散發,不融合。

11 解讀

衛生行業標準《尖銳溼疣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WS235—2003)於2003年頒佈。標準在全國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實施,規範了尖銳溼疣的診斷、疫情報告、臨牀處理以及預防等,對我國性病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醫學技術的發展,對該病的認識逐漸發生變化,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新的實驗室檢測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於該病的診斷,診斷依據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尖銳溼疣診斷》代替原來的《尖銳溼疣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本標準的制定將爲尖銳溼疣的臨牀醫療服務工作提供指導,爲其流行病學監測和疫情報告提供診斷依據。

本標準適用於全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尖銳溼疣的診斷。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參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編寫的《性傳播疾病臨牀診療指南》(2007)、《性傳播疾病實驗室診斷指南》(2008)、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2010),結合我國性病臨牀實踐經驗制定。因尖銳溼疣屬於非法定傳染病,根據傳染病標準體系框架中關於標準性質確定原則,將原爲強制性(WS)衛生行業標準改爲推薦性(WS/T)衛生行業標準。

尖銳溼疣診斷依據中,規定尖銳溼疣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內容。在診斷分類中,將尖銳溼疣分爲臨牀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臨牀診斷病例主要依據臨牀表現,不一定要求有流行病學史,同時醋酸白試驗因有一定的假陽性假陰性,也不作爲臨牀診斷的必備項。確診病例則要求符合臨牀診斷病例的要求和實驗室檢查中的任一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