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克隆性幹細胞疾病,以全血容量增多,血粘度增高及脾腫大爲主要表現。多見於老年人。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⑴ 病史提問:注意起病緩急,是否有血栓形成及出血病史,是否伴有神經系統症狀。是否有長期高原居住史。有無心肺疾病及腫瘤病史。

⑵ 臨牀症狀:頭昏、頭疼、耳鳴、乏力、健忘、皮膚瘙癢及肢體麻木,可有複視、視力模糊、多汗、足痛及體重減輕。如有血栓形成可出現相應症狀。

二、體檢發現

面部、手、足、結膜充血或輕度紫紺,呈醉酒狀;30%病人有血壓升高及肝臟腫大;75%以上有脾腫大;偶有骨骼壓痛。皮膚粘膜可見瘀點或瘀斑。

三、輔助檢查

血象:血紅蛋白≥180g/L(男),≥170g/L(女);紅細胞計數≥6.5×1012/L(男),≥6.0×1012/L(女)。白細胞計數>12.0×109/L(無發熱及感染)。血小板計數>400×109/L。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

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增高>100(無發熱及感染)。

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92%)。血清維生素B12增高(>666pmol/L)

四、鑑別診斷

應與高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心肺疾病、異常血紅蛋白病;某些腫瘤(腎上腺樣瘤、肝癌、腎癌等)、囊腫和血管異常引起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鑑別。

治療

1. 靜脈放血:開始每隔2~3d,放血300~500ml/次,紅細胞壓積降至45%後,根據情況每年放血3~4次,維持紅細胞壓積在45%以下。

2. 化療:羥基脲0.5~1.5g/d,口服;無羥基尿時可用馬利蘭或瘤可寧4~6mg/d,口服;紅細胞壓積降至50%時減量維持或停藥。三尖杉酯鹼1~2mg/d,靜脈滴注,連用10d爲1療程。

3. 同位素32P:3~5mCi,靜脈注射;或2~4mCi,口服,1次/周,用兩次。間隔4月後可重複,劑量酌情減少。適用於65歲以上老年患者。

4. 干擾素:3MU/d,肌注,紅細胞壓積降至45%以下後,改爲2~3次/周維持治療,療程>6月。

對症治療:

①繼發性痛風性關節炎:服別嘌呤醇、消炎痛治療。

②瘙癢:賽庚啶4mg,3次/d,口服;或息斯敏10mg,2次/d,口服;或西米替丁300mg,3次/d,口服。

③對伴有肢端或腦缺血表現者,可短期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斯匹林、潘生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