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 2012年06月0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牙痛,病證名。牙痛是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爲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症狀之一,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發作或加重,屬中醫“牙宣”、“骨槽風”範疇。現代醫學中的齲齒、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和牙本質過敏等多有本症狀出現,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發病。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牙齒皆是骨之所終,髓氣所養,而手陽明支脈入於齒脈溼髓氣不足,風冷傷之,故疼痛也。”形成本病的原因有四:

①因於火者,系陽明伏火與風熱之邪相搏,風火上炎致牙齒疼痛。患牙得涼痛減。治宜疏風、瀉火、解毒。用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減治療;

②因於寒者,風寒之邪客於牙體,致齒牙疼痛,患牙得熱痛減。治宜散寒止痛。可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③因於虛者,多屬肝腎兩虧,虛火上炎,致牙齒浮動隱痛,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可選用左歸飲、大補陰丸、知柏地黃湯等加減。

④因溼熱客於手足陽明二經,致齦腫腐潰,或齒牙腐蝕,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熱、除溼、止痛。可選用溫膽湯、甘露消毒丹酌加細辛、蜀椒等。此外,齲齒、蛀蝕亦可致牙痛。參見齒齲條。

針刺治療效果良好,應與三叉神經痛相鑑別。

平時注意口腔衛生。

牙痛的病因病機

實證:多因胃火,風火和腎陰不足所致。手足陽明經分別入上下齒,故而腸胃火盛,或過食辛辣,或風熱邪毒外犯引動胃火循經上蒸牙牀,傷及齦肉,損傷絡脈爲病。

虛證:腎主骨,齒爲骨之餘,平素體虛和先天不足,或年老體弱,腎元虧虛,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灼爍牙齦,骨髓空虛,牙失榮養,致牙齒鬆動而痛。

牙痛的辨證分型

風熱牙痛:牙痛陣發性加重,齦腫,遇風發作,患處得冷則減,受熱則痛重,形寒身熱,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

胃火牙痛:牙痛劇烈,齒齦紅腫,或出膿血,甚則痛連腮頰,咀嚼困難,口臭,便祕,舌紅苔黃而燥,脈弦數。

腎虛牙痛:牙痛隱隱,時作時止,牙齦微紅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鬆動,咬物無力,午後加重,腰脊痠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牙痛的治療

刺灸法

治則

疏風清熱,通絡止痛

處方

合谷 頰車 下關

方義

手足陽明經脈循行入上下齒,陽明鬱熱,循經上擾而發牙痛。取合谷清手陽明之熱,頰車、下關疏瀉足陽明經氣,通經止痛。

隨證配穴

風火—外關、風池,陰虛—太溪,胃火—內庭。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

耳針法

選穴

神門 屏尖 牙

方法

毫針刺,每次取2~3穴,強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

穴位注射法

選穴

合谷 下關

方法

柴胡或魚腥草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