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湯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吳茱萸湯

處方

桔梗(去苗)、防風(去苗.叉)、乾薑(炮)、甘草(炙)、當歸(去苗.微炒)、細辛(去苗),各半兩;熟乾地黃三分,吳茱萸(湯洗七遍.微炒)二兩。

炮製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治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泠,胸膈滿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慄,或泄痢不止,少氣羸困,及因而生產,髒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甚,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細濾去渣,熱服,空心,食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吳茱萸湯

處方

吳茱萸6克 防風 桔梗 乾薑 甘草 細辛 當歸各3克 乾地黃9克

製法

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養血溫經散寒。治婦人先有寒冷,胸滿痛,或心腹刺痛,或嘔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產後益劇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宜明論方》卷一:吳茱萸湯

處方

吳茱萸(湯淘,炒)厚朴(生薑制)官桂(去皮)乾薑(炮)各60克 白朮 陳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製法

上藥爲末。

功能主治

溫陽運脾,理氣消脹。治陰盛生寒,腹滿臏脹,常常如飽,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薑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

《宜明論方》卷一

《醫宗金鑑》卷四十四:吳茱萸湯

處方

當歸 肉桂 吳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麥冬各6克 防風 細辛 藁本 乾薑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溫經止痛。治婦女經行腹痛,胞中不虛,惟受風寒爲病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宗金鑑》卷四十四

《外臺》卷十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

吳茱萸2兩,生薑5兩,橘皮3兩,桂心2兩,大檳榔10個。

主治

腳氣病,但覺腳腫疼悶沉重,有時緩弱,乍衝心腹滿悶,小腹下不仁,有時急痛。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溫服,服相去如人行7-8裏久。1服覺諸狀可,欲重合服亦佳。服湯後,將息經3-4日,即服桑根白皮等六味丸。

製備方法

上切。

用藥禁忌

忌生蔥。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組成

吳茱萸半升,款冬花1兩,桂心1兩,生薑1兩,射干2兩,紫菀2兩。

主治

小兒咳逆,連年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1升半,先哺乳,後服3合。

《聖惠》卷十二

組成

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大棗5個,甘草1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

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細。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

吳茱萸(湯淘3遍,焙乾炒)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3分,乾薑(炮裂)半兩,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3分。

主治

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酒半盞,大棗3個(劈破),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

吳茱萸1分(湯洗,焙乾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1兩,人蔘3分,幹木瓜半兩,藿香葉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丁香(炒)半兩。

主治

傷寒後霍亂,吐利腹脹,轉筋,手足冷,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