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膽脂瘤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

疾病分類

腫瘤科,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

外耳道膽脂瘤是阻塞於外耳道骨部的含有膽固醇結晶的脫落上皮團皮。又稱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組織學結構同中耳膽脂瘤,但常混有耵聹碎屑。

疾病描述

外耳道膽脂瘤是阻塞於外耳道骨部的含有膽固醇結晶的脫落上皮團皮。又稱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組織學結構同中耳膽脂瘤,但常混有耵聹碎屑。

症狀體徵

多發生於成年人,單側多見,可侵犯雙耳。無繼發感染的小膽脂瘤可無明顯症狀。膽脂瘤較大時,可出現耳內堵塞感,耳鳴。如繼發感染可有耳痛、頭痛、外耳道有分泌物,具臭味。檢查見外耳道深部爲白色或黃色膽脂瘤堵塞,其表面被多層鱗片狀物質包裹。較大的膽脂瘤清除後可見外耳道骨質遭破壞、吸收、外耳道骨部明顯擴大。鼓膜完整,可充血、內陷。巨大的外耳道膽脂瘤可破壞外耳道後壁侵犯乳突,廣泛破壞乳突骨質,併發膽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引起周圍性面癱。

疾病病因

不明。可能與外耳道皮膚受到各種病變的長期刺激(如耵聹塞、炎症、異物、真菌感染等)而產生慢性充血,致使局部皮膚生髮層中的基底細胞生長活躍,角化上皮細胞脫落異常增多,若其排除受阻,便堆積於外耳道內,形成團塊。久之其中心腐敗、分解、變性,產生膽固醇結晶。

診斷檢查

根據病史及外耳道有特徵性白色膽制瘤團塊即可作出診斷,取膽脂瘤送檢可確診。注意和原發於中耳和膽脂瘤、外耳道癌變及壞死性外耳道炎鑑別,必要時作顳骨CT掃描或乳突X線拍片。

治療方案

1、無合併感染的膽脂瘤較易取出,清除方法同耵聹取出術。可用3%硼酸甘油或3%-5%碳酸氫納溶液(合併感染時忌用)滴耳,使其軟化後再取。

2、合併感染時,應注意控制感染。但單純的控制感染很難迅速奏效,只有全部或部分清除膽脂瘤後,方能促使炎症吸收。

3、感染嚴重、取出十分困難可在全麻及手術顯微鏡下進行,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術後應隨診觀察,清除殘餘或再生的膽脂瘤。2%水楊酸究竟滴耳或可預防復發。

4、外耳道膽脂瘤侵入乳突者應按乳突根治術或改良乳突根治手術治療。

特別提示

外耳道膽脂瘤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

相關出處

耳鼻喉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