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耳鼻喉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n mì xìng zhōng ěr yán

2 英文參考

secretory otitis media

3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傳導性聾及鼓室積液爲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發是小兒而成人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積液可爲漿液性分泌液或滲出液,亦可爲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還稱其爲非化膿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膠耳等。

5 疾病描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傳導性聾及鼓室積液爲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發是小兒而成人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積液可爲漿液性分泌液或滲出液,亦可爲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還稱其爲非化膿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膠耳等。

6 症狀體徵

耳鳴、耳悶脹壓迫感及聽力減退,有自聽增強、隨頭位改變耳內流水感及聽力變化等症狀

7 疾病病因

周圍組織感染

8 病理生理

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外界控制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的氣體逐漸被粘膜吸收,腔內形成相對負壓,引起中耳粘膜靜脈擴張、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強,鼓室內出現漏出液。如負壓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爲上皮增厚,上皮細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復層柱狀上皮變爲增厚的纖毛上皮,鼓室後部的單層扁平上皮變爲假復層柱狀上皮,杯狀細胞增多;分泌亢進,上皮下病理性腺組織形成,固有層血管周圍出現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爲主的圓形細胞浸潤。疾病恢復期,腺體逐漸退化,分泌物減少,粘膜漸恢復正常。

9 診斷檢查

診斷

1.病史  注意有無上呼吸道感染鼻腔鼻竇疾病史,有無鼻咽部病史。有無耳鳴、耳悶脹壓迫感及聽力減退,有無自聽增強、隨頭位改變耳內流水感及聽力變化等症狀

2.檢查  ①鼓膜檢查注意鼓膜有無內陷、光澤變暗、反光增強、呈琥珀色或油染感,有無液線或氣泡等。注意鼓膜活動度、有無粘連;②聽力檢查包括音叉、電測聽、電聲阻抗測聽等;③鼻腔鼻咽部及頸部檢查注意有無炎症腫塊影響咽鼓管口的通暢;④咽鼓管功能檢查,行咽鼓管吹張術檢查是否通暢;⑤鼓膜穿刺抽液檢查,確定中耳腔內有無積液及其性質。

10 治療方案

1.積極治療鼻部、鼻咽部及咽部疾病,用2%酚甘油滴耳,配合理療。

2.咽鼓管吹張改善中耳負壓狀態;鼓膜穿刺或切開,排出中耳腔積液後,可注入5%尿素可的松α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反覆穿刺或切開不愈者,可留置通氣管。

3.服用抗過敏藥物克敏能撲爾敏異丙嗪等,必要時加用小量皮質激素

11 預後及預防

加強身體鍛鍊,防止感冒。進行衛生教育,提高家長及教師對本病的認識,對10歲以下兒童定期行篩選性聲導抗檢測。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

12 特別提示

1.凡發生耳內堵塞感應及時尋找原因,及時排除,對疾病的恢復大有益處。

2.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時,應及早使用1%麻黃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縮,咽鼓管通暢,新鮮空氣進入中耳,使耳的滲出物即時吸收

3.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內滴藥;以預防中耳感染

4.經醫生指導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有鼓室內積液或積血者,應去醫院進行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