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煎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生地 當歸 黃耆(炙)甘草(炙)麻黃根 浮小麥 黃連 黃芩 黃柏各3克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治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景嶽全書》卷五十七

《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

生地黃汁半升,生天門冬汁半升,萎蕤2兩,細辛1兩,甘草1兩(生,銼),芎藭1兩,白朮1兩,生麥門冬2兩(去心),黃耆1兩半。

主治

脾熱,脣焦枯,無潤澤。

用法用量

每服不拘時候,含咽半匙。

製備方法

上銼細,綿裹,酒浸1宿,以豬脂2斤,煎令藥焦黃,綿濾去滓,納鍋中,後下地黃、天門冬汁,熬令稠,瓷器中盛。

《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

生地黃半斤(取汁),刺薊半斤(取汁),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阿膠半兩(搗研,炒令黃燥,爲末),蜜1合。

主治

小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藥都入銀鍋中,以慢火熬爲膏。

《外臺》卷十六引《延年祕錄》

組成

生地黃5升,棗膏6合,白蜜7合,酒1升,犛牛酥4合,生薑汁3合,紫蘇子1升(研,以酒1升絞取汁),鹿角膠4兩(炙末)。

功效

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用法用量

酒和服。

製備方法

上藥先煎地黃等3分減一,納蜜酥,以蜜調入膠末,候煎成,以器盛之。

附註

《外臺》同卷引《延年祕錄》另有生地黃煎,方中少生薑汁、紫蘇子、鹿角膠三味,功用相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