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桑耳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桑耳

出處《本經》拼音名Sānɡěr別名桑菌、木麥(《別錄》),桑上寄生(《證類本草》),桑檽(《唐本草》),桑蛾、桑雞(《廣菌譜》)。來源爲寄生於桑樹上的木耳。性味甘,平。①《別錄》:"味甘,有毒。"②《藥性論》:"平。"③孟詵:"寒,無毒。"功能主治治腸風,痔血,衄血,崩漏,帶下,婦人心腹痛。①《本經》:"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②《別錄》:"療月水不調,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不飢。其金色者治癖飲,積聚腹痛,金瘡。"③《藥性論》:"能治風,破血,益力。"④《日華子本草》:"止腸風瀉血,婦人心腹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附方①治留飲宿食:桑耳二兩,巴豆一兩(去皮)。五升米下蒸過,和棗膏搗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