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

1932年Kirschner首先提出用350mA電流電凝破壞半月節神經細胞治療三叉神經痛,但因其破壞程度不易控制,可產生許多合併症,如角膜潰瘍、失明、眼球運動障礙、蛛網膜下腔出血、頸動脈栓塞和損傷,甚至昏迷、死亡等,因此至1944年後基本上已停止應用。至1974年Sweet和Wepsie改用射頻電流、溫控定量竈性破壞三叉神經半月節或後根的痛覺纖維,治療三叉神經痛,有90%病人立即止痛和獲得治癒,在歐美已被廣泛應用,成爲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主要手段。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應用,也較普遍應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麪肌抽搐等疾病。根據神經纖維的類型和對感覺生理的研究,傳導痛覺衝動的有髓鞘Aδ纖維,直徑約5~8μm,以及無髓鞘的C類纖維。這兩類纖維對射頻電流和熱的敏感性高於觸覺纖維,因此在射頻熱凝時,選擇性破壞痛覺纖維而相對保留觸覺纖維,既可解除疼痛,又可部分或全部保留觸覺。目前,此法應用比較普遍。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