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丹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Qingliang Dan

標準編號

WS3-B-1839-94

處方

薄荷油 45ml 樟腦 17g 砂仁 25g 高良薑 30g 兒茶 300g 甘草浸膏 30g 甘草 430g 蟾酥 0. 5g

製法

以上八味,蟾酥加13%乙醇適量,研成漿狀。取甘草浸膏加水適量,煮 沸使溶解,濾過,濾液加防腐劑適量,攪勻,放冷後加入上述蟾酥漿,混勻備用;取兒 茶加水適量,煮沸使溶解,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加防腐劑適量,攪勻備用;取樟腦 與薄荷油混和,備用;其餘砂仁等三味粉碎成細粉備用,另取防腐劑適量加水溶解後, 加糯米粉 100g、澱粉 30g,攪勻,蒸熟,分次加入上述各備用液、稠膏、粉末及菜油 10g?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30頁第二法)測定,不得過12.0%。 總灰分 不得過5.5% (附錄31頁)。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0.8% (附錄31頁)。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48頁)測定。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5.0% (ml/g)。

功能與主治

祛風,舒氣,健胃。用於暈船,暈車,胃悶不舒及因氣侯悶熱而 引起的不適。

用法與用量

含服或嚼服,一次1~2格,需要時服。

規格

每塊(劃分爲25格)重 5g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準繩·類方》卷七

方名

清涼丹

組成

陽丹1錢,硼砂1分,生礬1釐,麝香3釐,片腦1分。

主治

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點眼。

製備方法

上研勻。

《幼幼新書》卷十一引張渙方

方名

清涼丹

組成

鬱金1分,黃芩1分,犀角末1分,白芍藥半分(上爲細末,次用),腦(研)1錢,麝(研)1錢,天竺黃1分(細研),好硃砂半兩(細研,水飛)。

主治

壯熱連滯,欲作癇。

用法用量

每服1-2粒,煎人蔘湯化下。

製備方法

上拌勻,煉蜜爲丸,如雞頭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