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侮辱總是刻骨銘心?

問答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問:爲何侮辱總是刻骨銘心?
答:

爲何我們對曾經遭受的侮辱會刻骨銘心,幾十年也揮之不去?爲何在政治競選活動中“抹黑運動”比“形象工程”威力更大?

這並不是因爲心胸狹窄,而是由於齷齪的事情給人的大腦造成的震撼更大。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卡喬波博士說,人的大腦有個“消極偏好”機制,使得大腦對令人不快的消息更爲敏感。在大腦剛開始處理信息時,這種偏好機制就在無意識狀態下自動運行了。

卡喬波博士做過很多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三種類型的圖片:一種能激起積極情感(如比薩餅);一類能激發消極情感(如傷疤臉、死貓);另一種能產生中性情感(如盤子、電吹風)。與此同時,他把這3種情況下被試大腦皮層的電活動記錄下來。實驗結果表明,大腦對消極類刺激物反應更強烈。比起好消息,壞消息對人情緒的影響更重。

心理學分析指出,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爲了免遭傷害,具備了對負性信息做出強烈反應能力。人類只有避開災禍,才能生存下來。慢慢地,大腦發展了一套機制,能無意識注意危險信號,從而採取措施避開災難。

大腦的這套對負性信息敏感的內在機制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着作用。比如說,在婚姻生活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婚姻均衡系統”的存在,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戈特曼博士發現,由於人對壞的信息感受強烈,夫妻之間至少要讓積極的情感互動達到消極情感互動的5倍,婚姻纔可能穩定地持續下去。

研究還發現,小而頻繁的積極行爲才能使天平的指針向幸福的方向傾斜。一次性的、重大的積極行爲,比如給對方舉辦一場生日宴會,並不能消除受到的傷害,生活需要不斷地、慢慢地滋潤對方。

關聯詞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