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上市後再評價專業委員會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3年10月17至18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上市後再評價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本次大會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牀基礎醫學研究所、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牀藥理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承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王志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任德權,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劉保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李昱、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鬥、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爲佳,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祕書長徐春波,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楊明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評價中心主任杜曉曦,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屠志濤出席了開幕式。來自美國、英國、荷蘭、奧地利、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0餘位業內專家和國內30餘家中醫藥大學、醫療機構專家及50餘家中藥企業人士共400餘人出席了會議。大會開幕式由張爲佳副書記主持。王永炎院士向大會發來賀辭,王志勇、劉保延、杜曉曦、屠志濤、翁維良、徐春波、楊明會等向大會致辭,英國羅賓遜教授代表海外代表致辭。

王志勇副局長講話中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制定了努力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世界中聯中藥上市後再評價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凝聚了一批海內外著名的高校,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專家,爲開展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和協作的平臺。

徐春波副祕書長首先介紹了世界中聯發展成立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專業委員會建設是世界中聯工作的重點。中藥上市後再評價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可以促進中藥上市後再評價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學、不良反應發生機制等研究,推動中藥上市後再評價理論、方法與技術的進步,協助政府部門制定、發佈並推廣與中藥上市後再評價相關的行業標準,促進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大會開幕當天,任德權、美國耶魯大學的鄭永奇教授、荷蘭國家藥物警戒中心羅納德教授、李連達、謝雁鳴、英國雷丁大學藥學院威廉姆森教授等11位中外學者,先後發表了題爲“中藥安全性研究的現代化”、“當前國際植物藥基因組學分析前沿方法介紹”、“自發呈報系統藥物警戒中的研究進展”、“中藥安全性評價與風險管理控制”、“大規模中藥注射劑上市後藥物的警戒計劃”、“中醫藥臨牀應用安全性之歐洲概況”等11篇精彩的主題報告。翌日,海內外專家分爲兩個會場,圍繞“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政策法規”、“藥物流行病學前沿方法和技術”、“臨牀流行病學和循證中醫藥方法學”、“臨牀合理用藥和中藥不良反應機理研究”等主題發表了31篇精彩演講,就當前海內外有關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方法、技術、路徑、模式以及國家醫療衛生系統當前在該領域的最新發展戰略和方針展開了深入研討。

在16日下午召開的預備會上,由世界中聯學術部主任鄒建華教授主持了第一屆理事會選舉,共產生理事會成員356人。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陳可冀院士、陳凱先院士、李連達院士和肖培根院士任名譽會長,翁維良首席研究員任首屆理事會會長,謝雁鳴研究員任副會長兼祕書長。專業委員會下設循證醫學、臨牀藥理、風險管理、藥物警戒等多個工作組。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完成了中藥上市後再評價工作由臨時性的課題制向長期性行業規範的轉型,有利於增進中藥上市後再評價與世界各國的藥品上市後再評價之間的學術交流,構建國際交流平臺,開展國際合作,整合內外優勢資源聯合攻關,解決制約中藥上市後再評價瓶頸問題。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