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2年8月10日,全國首家以食品安全爲主要研究內容的協同創新中心——“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在南京農業大學掛牌成立,這也是江蘇首家由高校牽頭成立的協同創新中心。

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由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東北農業大學3所高校共同組建,將與中糧集團、茅臺酒業、雨潤集團、光明乳業等9家大型企業合作,合力打造食用油、肉品、乳製品、酒類4個產業平臺,並開展基礎性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以解決包括食品安全問題在內的行業問題。

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按照“一個協同創新基礎研究平臺,四個協同創新產業平臺”的整體構架建設。一個基礎研究平臺,就是以我校牽頭,整合各單位現有相關科研基地、公共平臺和支撐系統爲主,統籌建設。四個產業平臺,分別是肉類產業平臺、乳制品產業平臺、食用油產業平臺、酒類產業平臺。中心按照“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創新引領”的原則,圍繞國家食品安全與營養的重大戰略需求,依託優勢高校的綜合學科羣,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單位、企業等創新力量,構建多元、開放、動態的組織運行模式與協同創新機制,開展面向食品產業的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和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逐步建設成爲國際一流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學術高地、創新中心、研發基地和產業引領陣地,爲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

食品安全與營養是重大民生課題。新組建的食品安全營養協同創新中心依託三所高校的優勢學科,選取行業規模大、集成度高、社會廣泛關注的油、肉、乳、酒四個行業作爲研究方向,設立了四大產業平臺。平臺以牽頭高校相關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爲主體,實行“特區制”管理,在充分集中三所高校可支配創新資源的同時,採用靈活方式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開展協作創新,圍繞食品行業重大需求進行協同攻關,建成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在食品安全的關鍵領域取得知識、技術和產業的突破。

據瞭解,我省按照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出臺的《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正抓緊制定江蘇高校協同創新計劃,着力培育50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基於江蘇急需、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要求,引導和支持高校突破學科、學校、行業及地區等壁壘,與國內外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力量緊密合作,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推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區域創新的戰略融合。

曹衛星表示,江蘇將在政策保障、人員配置、資金扶持和組織架構等方面對協同創新的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希望江南大學等三所高校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努力把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打造爲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營養學術高地、研發基地和產業引領基地。

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繼平、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陶小年等出席簽約揭牌儀式。

中國首家以食品安全爲主要研究內容的協同創新中心日前在南京掛牌成立,由食品領域研究實力較強的三所高校與茅臺酒業等大型企業共同打造。

近年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爲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1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7.8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近1/10。但是,目前中國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衝擊消費者信心,此外,國民營養調控體系也有待加強。“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立。

該協同創新中心由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共同組建,將與中糧集團、茅臺酒業、雨潤集團、光明乳業等九家大型企業合作,着眼於食用油、肉品、乳製品、酒類等重要食品領域,開展基礎性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以解決包括食品安全問題在內的行業內突出問題。

爲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啓動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江南大學積極搶抓高校發展新機遇,聯合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爲根本出發點,籌劃組建“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

會上,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三校校長簽署合作協議,相關企業領導與三所高校的領導共同簽署食用油、肉品、乳製品、酒類等產業平臺協議。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