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

近現代 人物百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ǎ xù

2 註解

馬旭 (1914- ),男,漢族,河北省密雲縣(今劃入北京市)人,醫學教育家,研究員。1935年考入北平大學醫學院。“12·9”運動期間任校學生會主席,1938年赴延安任八路軍衛生學解剖學教師,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在承德創辦中國醫科大學四分校,任教育長,1949年任熱河省衛生廳副廳長兼熱河衛生學校校長。1950年調回北京醫學院,先後任教務長、副院長等職。1979年11月至1983年1月任北京醫學院院長。在五十餘年的醫學教育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熟知醫學教育規律。他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1977年他倡導創辦了國內第一個基礎醫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理科素質又懂醫學的畢業生,以補充高等醫學院校的師資和科研人員。作爲醫學教育家,他認爲醫學科學的發展,必須與理科的新成就結合,早在60年代初,他就在北京醫學院積極倡導創辦生物化學、生物物理、放射醫學等專科教學,爲北京醫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培養了專科人才。他堅持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教學、外語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後勁。他主張發展初、中級醫學教育,大量培養農村醫生,爲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總是,1964年秋在密雲縣創辦農村醫學系,爲該縣培養醫生。1981年首建醫學教育研究所並出版《醫學教育》雜誌,組建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學會,擔任該醫學教育學會首屆主任。1989年受衛生部委託成立國家醫學教育發展中心並任主任。創建培養碩士學位的醫學教育管理人員的制度,先後培養50名碩士研究生。他結合我國的實際,研究國外醫學教育經驗,爲我國醫學教育改革,趕上世界水平做出貢獻。1990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