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肩峯下撞擊徵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肩峯下撞擊徵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對肩峯下的特殊構造以及大結節的運動軌跡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命名。歐美文獻中又稱其爲肩峯下關節(圖1)。肩撞擊徵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於1972年提出。他依據撞擊徵發生的解剖部位將其分成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口撞擊徵和非出口部位撞擊綜合徵(表1)。解剖部位的分類方法對撞擊徵的定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對撞擊徵的原因表達不夠明確。肩峯下結構具有近似典型滑膜關節的結構。1.喙突、喙肩韌帶、肩峯構成穹隆狀突部分。類似關節的臼窩部分,起關節臼的作用。2.肱骨大結節形成杵臼關節的髁狀突部分。在肩關節的前舉、後伸以及內收、外展運動中,位於喙肩穹下的大結節做失狀面或冠狀面的弧形軌跡運動。3.肩峯下滑囊位於肩峯和喙肩韌帶下方,滑囊下壁緊貼岡上肌腱表面,可緩衝大結節對肩峯的壓力,減少岡上肌腱在肩峯下的摩擦,起着類似關節滑囊的作用。4.岡上肌腱在肩峯與大結節之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