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瘖·風寒襲肺證 2019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義

喉瘖·風寒襲肺證(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assaulting lung)是指風寒襲肺,以卒然聲音不揚,甚則嘶啞,咳嗽聲重,聲帶淡紅腫脹,伴鼻塞、流涕、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緊等爲常見症的喉瘖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喉瘖·風寒襲肺證的症狀

喉瘖·風寒襲肺證患者卒然聲音不揚,甚則嘶啞,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嚥不利,咽喉癢,咳嗽聲重,聲帶淡紅腫脹,伴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檢查見喉關及關外可無紅腫,喉部微紅腫,聲帶色淡白或淡紅,閉合不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證候分析

風寒邪毒,壅遏於肺,肺氣失宣,寒邪凝聚於喉,致其聲門開合不利,故卒然聲音不揚,甚則音啞;氣血遇寒則凝滯,故見喉部微紅腫,聲帶色淡;寒邪波及於咽,則咽喉微痛,吞嚥不利;肺氣不利而上逆,故見咳嗽不爽;鼻爲肺竅,風寒犯肺,故鼻竅不利而鼻塞流清涕。肺合皮毛,寒束肌表,衛陽被鬱,不得宣泄,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口不渴等風寒表證。舌苔薄白,脈浮爲風寒在表之象[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喉瘖·風寒襲肺證的治療

方藥治療

治法

辛溫散寒,疏風解表,宣肺開音[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方藥

可用六味湯[備註]六味湯(《喉科祕旨)):桔梗、甘草、薄荷、荊芥穗、防風、殭蠶加蘇葉、杏仁、蟬衣等治療:方中荊芥、防風、蘇葉、薄荷祛風解表,辛散風寒,桔梗、甘草、杏仁、殭蠶宣肺化痰利咽喉,蟬衣祛風開音[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咳嗽痰多加法夏、白前[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六味湯(屠燮程《喉科祕旨》)加減處方:荊芥10克,防風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蘇葉10克,薄荷6克(後下),殭蠶10克,蟬蛻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加北杏10克、法夏12克、白前12克。

可選用九味羌活湯加減治療[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中成藥

午時茶,口服,每次1塊或1袋。

九味羌活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通宣理肺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鍼灸治療

取合谷、尺澤、列缺等穴,針用瀉法,以散風寒,或用懸灸法[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外治法

用蘇葉、藿香、佩蘭、蔥白各適量煎水作蒸氣吸入,有芳香通竅、疏風散寒作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飲食療法

橄欖煲蘿蔔:蘿蔔500~1000克,橄欖250克,煎湯代茶,分多次服。

無花果冰糖水:無花果30克,冰糖適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連服3~5天。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淨放人碗內,加冰糖適量調味,衝入沸水,加蓋焗半小時左右,慢慢飲用。隔4小時可再泡一次,每口2次。

幹冬菜煲粥:幹冬菜30~50克,大米50克,加水適量煲粥,用花生油少許調味服食。

按摩導引法

喉症失音的按摩法

取穴部位重點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壓痛點及咽喉部三條側線(第一條側線在喉結旁開一分處直下,第三條側線在喉結旁開一寸半處直下;第二條側線在第一、三條側線中間),操作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醫者先於患者咽喉部三條側線施行一指推法或拿法,往返數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後在人迎、天突穴及敏感壓痛點處採用揉法,手法要求輕快柔和,不可粗暴用力。[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

咽喉疼痛的按摩

取穴風池、風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時患者取仰臥位,先在喉結兩旁及天突穴處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數次。再取坐位,按揉風池、風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風池、肩井、曲池、合谷等。[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

咽喉保健導引法

每日醜寅時,握固,轉頸,反肘後向,頓掣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具有防治喉痹,暴啞的作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

《紅爐點雪》卷四:“平時睡醒時,即起端坐,凝神怠慮,舌舐上齶,閉口調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減少發音,尤忌大聲呼叫,使聲門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禁食辛燥刺激及苦寒食物[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宜食生津潤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動火之品。

堅持體育鍛煉,妥善安排作息時間,積極治療鼻腔及口腔疾病。

關於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見《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四。是指以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爲主要表現的喉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瘖同喑[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喉瘖即失音[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四:“瘖者,謂有言無聲,非絕然之不語也[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臨牀上常可分爲暴瘖、久瘖[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此外舌瘖是由中風舌強轉動不靈,語言謇澀,而喉咽聲音如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聾啞人因耳聾,不會說話,不屬於喉瘖[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詳見喉瘖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