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清 趙術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病證解

動者,動穴也。以各經之穴動,則知其病也。所生病本經自病也。諸病,他經合病也,或由本經而累及他經,或由他經而幹犯本經,皆是也。氣盛,邪氣之盛也。氣虛正氣之虛也。統自病、合病、氣盛、氣虛四項,而病情約略殆盡,其間每項各舉數證以見意。他經亦有止言自病、合病二項,不復詳言盛虛諸病者,蓋即此可以類推也。如肺脹滿致膨膨而喘急咳嗽,此髒病也。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經絡病也。缺盆大腸所經之地,而絡脈交於大腸,仍肺之經絡也,故皆爲肺生之病。以下爲咳爲喘,病與上同,而與上氣、渴、煩心等病並舉,則他經所累也。胸滿亦與脹滿相同,脹滿專以肺言,此則兼諸氣之鬱也。臂內痛,亦本經之病,與上兩手掣痛無異,而與厥、掌中熱並言,則心與心主之所累及也。肩背疼痛,氣盛氣虛皆同,而所因異也。汗出中風肺主皮毛故也。小便數而欠與溺色變,皆腎與膀胱之病,母病累及子也。少氣不足以息,本髒病也。以上所敘諸證甚詳,其有未備者,更以本草標本諸病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