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清 郭士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寒痧辨

痧症之發,未有其寒者矣。而亦有其痧之爲寒,非痧之有真寒也,蓋因世人知痧之熱,而服大寒之飲,以至於是。然寒飲服於犯痧之人,有即愈者,有不即愈者,是何以故?夫犯痧症,必其無食、無積、無血所阻於中,方可服寒飲而得其效。若一有食、積、血阻於中,而服大寒之飲,則食不消、積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於中,未有得寧者矣。嘗見高巖窮谷之中,山路迢遙,行旅感暑熱之氣,往往有一飲山澗之水而即斃者,是名寒痧。若幸遇放痧之人,乃得以識其痧而救其命。蓋緣痧毒攻心,服寒飲太過,而痧毒隨冰寒凝結於心胸,故有即斃者爾。若一遇放痧之人,毒血一行,便無凝滯,此人所以得有其命也。今近處往往有犯痧症,服冷水不愈者,此類是也。故方書所載,服陰陽之水,而不獨取乎井水者,誠有見於此爾,是以久服涼飲之後,痧有未痊者,又當用微溫之藥以施之。餘於是集方中,所載三香丸,又有略用附子乾薑之類,均稍冷凍飲料之,誠爲權宜之善劑歟。若其方書所云寒痧,謂當即以真寒治之,而驟多用桂、附、乾薑、吳茱、參、之類,此誠有誤,不可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