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膏子藥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膏子藥

處方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黃柏(蜜炙)2兩,知母1兩半,當歸身1兩,白芍藥1兩,白朮8錢,菖蒲1兩半,甘草半兩。製法大約藥1兩,用水2大碗,熬至1碗,去滓,再熬成膏。功能主治補陰。主陰虛。用法用量每服2匙,食前白湯調下。中滿者,去甘草。摘錄《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方名膏子藥別名蜜調藥、膏滋藥組成薄荷、玉丹、川貝母、燈草灰、甘草、冰片、百草霜。主治喉癰、喉癬、喉菌。用法用量白蜜調服,頻頻咽之。症重,兼服煎藥及用吹藥。製備方法先將玉丹、百草霜研和勻後,入燈草灰再研,入薄荷、甘草、貝母,研極細,方入冰片,再研和。附註蜜調藥(原書)、膏滋藥(《瘍醫大全》卷十七)。本方方名,《雜病源流犀燭》引作“膠子蜜調藥”。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