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陽 2016年03月2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衝陽:1.經穴名;2.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經穴名·衝陽

[穴位基礎信息表]衝陽|Chongyang|Chungyang|Flushing Yang|ST42|42|E42|E42|M42|S42|St42

衝陽爲經穴名(Chōngyáng ST42)[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會原、會骨、趺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屬足陽明胃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衝陽爲足陽明胃經的原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衝指衝要、衝動,陽爲陰之對,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動脈搏動處,故名衝陽[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標準定位

衝陽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衝陽在足背,第2蹠骨基底部與中間楔狀骨關節處,可觸及足背動脈。正坐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衝陽位於足背最高點,解溪穴下1.5寸,當第二、三蹠骨與楔狀骨間凹陷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

衝陽的位置

衝陽的位置衝陽的位置衝陽的位置

取法

正坐垂或仰臥位,距陷谷穴3寸,當足背動脈搏動處取穴。

在足背,第2蹠骨基底部與中間楔狀骨關節處,可觸及足背動脈。正坐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穴位解剖

衝陽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短伸肌、第二楔骨。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分佈着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深層爲腓深神經。皮膚由腓淺神經分佈。皮下有足背靜脈網,外側引出小隱靜脈,內側則有大隱靜脈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淺層薄而堅韌。針由皮膚、皮下組織,避開足背動脈,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進,可達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諸肌均受腓深神經支配。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踇短伸肌→中間楔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布有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深層爲腓深神經,並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

特異性

衝陽爲足陽明胃經之原穴。

功用

和胃化痰,通絡寧神。

衝陽有健脾化溼、和胃寧神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主治病症

衝陽主治頭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頭重頭痛、口眼喁斜、齒痛頰腫、嘔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緩不收、足背紅腫、癲狂等。現代又多用於治療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衝陽主治頭痛,牙痛,口眼㖞斜,胃脘痛,足背腫痛,足緩不收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面神經麻痹,眩暈;

2.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胃炎;

3.運動系統疾病:風溼性關節炎,足扭傷;

4.其它:牙痛。

刺灸法

刺法

一般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直刺0.3~0.5寸,避開血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

避開動脈,直刺0.2~0.3寸,局部痠痛。

灸法

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2.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衝陽配足三裏、僕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氣血,潤養經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衝陽配豐隆,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刺跗上,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鍼灸甲乙經》: 善齧頰齒脣,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胃脘痛,時寒熱。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偏風口眼喎斜,肘腫。

經穴別名·衝陽

衝陽爲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曲池的別名·衝陽

衝陽即曲池。《備急千金要方》:“衝陽……在肘外屈文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曲池爲經穴名(Qūchí LI1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五行屬土。曲:彎曲;池:池塘,指體表凹陷。屈肘取穴,肘橫紋橈側端陷中即是,故名。在肘區,尺澤( LU5)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和橈側腕短伸肌→肱橈肌。有清邪熱、調氣血、祛風溼、利關節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頭面五官、胸腹及運動系疾患等。如傷寒、發熱、頭痛、眩暈、耳聾、目赤、咽喉腫痛、齒痛、胸中煩悶、咳嗽、氣喘、腹痛吐瀉、痢疾、便祕、腸癰、消渴、水腫、手臂腫痛及月經不調、丹毒、麻疹、瘰癧、癲狂等。現代多用以治療流感、肺炎、扁桃體、胸膜炎、肋間神經痛、高血壓、貧血等。本穴配風池治外感;配大椎、十宣治高熱;配肩髑、合谷治上關節疾患;配足三裏、人迎治高血壓。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現代研究:①針刺家兔“曲池”,可使人工氣胸後的血氧飽和度有明顯增高;對皮層活動有抑制性影響;並能提高痛閾。②針刺曲池等穴,對胃腸蠕動、胃蛋白酶、胃酸含量有良性調整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7.

曲池[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7.

迎香的別名·衝陽

衝陽即迎香。出《鍼灸甲乙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

迎香爲經穴名(Yíngxiāng LI20)。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爲手足陽明之會穴。迎:迎接;香:香氣。本穴善治鼻病,以恢復嗅覺,故名。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脣溝中。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提上脣肌。有通鼻竅、散風熱作用。主要用於口鼻疾患等。如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或痙攣、鼻炎、鼻塞、鼻衄、嗅覺減退及喘息不利、膽道蛔蟲症等。本穴配合谷治面癢浮腫;配上星、印堂、合谷治鼻炎;配風池、外關治外感鼻塞流涕。一般向鼻根部斜刺0.3~0.8寸。不宜直接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9.

迎香[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