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 2009年01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繫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絕大多數繼發於肺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發病年齡多爲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約爲1.85:1。病理上分爲潰瘍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

診斷

病史及症狀:

右下腹或臍周隱痛及鈍痛,多在進食後誘發,伴不全性腸梗阻者,腹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大便習慣改變,腹瀉,糞便呈糊狀,可含粘液,不伴裏急後重,便血少見。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增殖型腸結核,多以便祕爲主。多伴有發熱、盜汗、消瘦、全身乏力、噁心、嘔吐、腹脹、食慾減退等症狀。另外應注意詢問有無結核病史及既往檢查治療情況,是否行抗癆治療,療程及療效如何。

體驗發現:

右下腹有固定性壓痛點,併發腸梗阻時可有腸鳴音亢進、腸型及蠕動波,增殖型腸結核右下腹可觸及包塊,一般比較固定,中等質硬,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另外有貧血徵象、詳細檢查患者存在哪些體徵有助於判斷病情輕重及腸結核的病理分型。

輔助檢查:

多伴有輕、中度貧血,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淋巴細胞增高。血沉多明顯增高,是判斷結核病是否活動的指標。潰瘍型腸結核、糞便中可見白細胞及膿細胞,糞便濃縮找結核桿菌陽性。X線檢查見粘膜增粗、紊亂或破壞,病變部位鋇劑跳躍徵,或腸壁增厚、結節、變形。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發現升結腸,育腸和迴腸未端的病變,若活檢發現乾酪性肉芽腫,對本病有重要診斷價值。

應與克隆病、升結腸癌、阿米巴或血吸蟲性肉芽腫等相鑑別。

治療措施

休息與營養:

活動性腸結核患者,須臥牀休息,積極改善營養,必要時給予靜脈高營養治療,以增強抵抗力。

化學藥物治療:

常採用異煙肼0.3g,口服,1次/d;利福平0.45g,口服,1次/d,聯合化療,療程6-9月。對嚴重腸結核或伴有腸外結核者,一般加用鏈毒素0.75g,IM,1次/d或吡嗪酰胺0.5g,口服,3次/d或乙胺丁醇0.25g,口服,3次/d。

對症治療:

腹痛時用顛茄16mg,口服,3次/d或654-2 10mg,IM。腹瀉嚴重應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
合併完全性腸梗阻、急性穿孔及大出血者,應及時採用外科手術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