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扣草

中藥材 中醫學 中藥中毒 明目退翳 截瘧 祛溼解毒 清肝明目 退黃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ì kòu cǎo

2 英文參考

Canton buttercup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自扣草

自扣草中藥名,出自《生草藥性備要[1]

3.1 別名

自灸草、野芹菜小回回蒜[1]

3.2 來源及產地

毛茛科植物禺毛茛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的全草[1]分佈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各地[1]

3.3 性味

苦、辛,溫,有毒[1]

3.4 功能主治

功在退黃,截瘧,消翳[1]。主治黃疸瘧疾,結合膜炎,目翳[1]

3.5 用法用量

鮮品搗爛,隔姜置手腕脈門處,紗布包紮,至皮膚灼熱起皰時除去,用消毒針挑破水皰,防止感染[1]。治瘧疾需在未發作前二小時使用[1]

3.6 使用注意

不可內服及點目[1]

3.7 化學成分

本品含原白頭翁[1]。預試尚含黃酮類、酚類、氨基酸有機酸[1]

3.8 藥理作用

煎劑及原白頭翁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本品有刺激性,高濃度接觸過久,使皮膚發皰,黏膜充血[1]

4 《中華本草》·自扣草

4.1 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4.2 拼音名

Zì Kòu Cǎo

4.3 英文名

Herb of Canton Buttercup

4.4 別名

鹿蹄草、鹿啼草、自蔻草、小回回蒜、假芹菜千里光自灸草、野芹菜、點草、田芹菜

4.5 來源

藥材基源:爲毛茛科植物禺毛茛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

採收和儲藏:春末夏初,採取全草,洗淨曬乾

4.6 形態

毛茛,多年生草本。高25-80cm。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莖生葉爲三出複葉;葉柄長達15cm;葉片輪廓寬卵形或腎圓形,長和寬均勻約3-9cm;中央小葉具長柄,橢圓形或菱形,3裂,邊緣具密鋸齒;側生小葉具較短柄,2-3深裂,兩面有糙毛;莖上部葉較小,3全裂,有短柄或無柄。花序有較多花,疏生;花兩性;直徑1-1.2cm;花梗長2-5cm,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萼片5,卵形,長約3mm,有糙毛;花瓣5,橢圓形,長5-6mm,寬2.5-3mm,黃色,基部有爪,蜜槽上有倒卵形小鱗片;雄蕊多數,花葯長約1mm;花托長圓形,有白色短毛;心皮多數,無毛。瘦果扁,狹倒卵形,長約3-4mm,邊緣有寬約0.3mm的棱翼,喙長約1mm。花、果期4-7月。

4.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或丘陵田邊、溝旁水溼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4.8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25-60(-80)cm。鬚根簇生。莖和葉柄密被黃白色糙毛。葉爲三出複葉,基生葉及下部葉葉柄長達14cm;葉片寬卵形,黃綠色,長、寬均約5cm,中央小葉橢圓形或菱形,3裂,邊緣具密鋸齒,側生小葉不等地2或3深裂。花序具疏花;萼片5,船形,長約3mm,有糙毛;花瓣5,橢圓形,棕黃色。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cm;瘦果扁,狹倒卵形,長約4mm。氣微,味微苦,有毒。

4.9 化學成份

含原白頭翁(protoanemonine),鮮莖葉中含量約0.12%,鮮根約含0.3%,幹莖葉約含0.34%。另含黃酮類化合物、酚類、有機酸等。

4.10 性味

味微苦;辛;性溫;有毒

4.11 歸經

肝經

4.12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除溼解毒截瘧。主主治眼翳;目赤黃疸;癰腫;風溼性關節炎瘧疾

4.13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發泡、塞鼻或搗汁塗。

4.14 注意

本品有刺激性,一般不作內服。

4.15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