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抗體

自身抗體測定 免疫學檢查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gōng nèi mó kàng tǐ

2 英文參考

Endometrial antibody

3 概述

子宮內膜(endometrial)是胚胎着牀生長發育之地,育齡婦女子宮內膜卵巢激素的調節下,產生週期性的剝脫,隨月經流出體外,一般不誘發機體產生自身免疫反應,但在某些病理狀態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受到異位內膜的刺激,或經血逆流等因素導致免疫應答紊亂即可產生抗子宮內膜自身抗體。它的靶抗原主要存在子宮內膜腺體上皮細胞的胞液中,是一種孕激素依賴性糖蛋白,分子量爲26~40kD,富含於分泌期子宮內膜中。EmAb可與子宮內膜中的靶抗原結合,在補體參與下,引起子宮內膜免疫病理損傷,影響孕卵的着牀,在臨牀早期可能嚴重干擾妊娠發生流產檢測抗子宮內膜抗體始於1982年,Mathur最先用血凝及間接免疫熒光法在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血清、宮頸黏液和子宮內膜中發現。後陸續有人用其他方法進行EmAb的檢測,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點法免疫金銀染色法和雙向免疫擴散法,在獲得純化人子宮內膜抗原的基礎上,ELISA法免疫點法特異性高,重複性好,操作簡便,且ELISA法可定量和確定抗體的Ig類別,易於在臨牀推廣應用。

5 子宮內膜抗體醫學檢查

5.1 檢查名稱

子宮內膜抗體

5.2 分類

免疫學檢查 > 自身抗體測定

5.3 子宮內膜抗體的測定原理

(1)雙向免疫擴散法:以瓊脂凝膠爲支持物,將子宮內膜抗原與待測血清分別置於瓊脂板孔中,讓其向四周擴散,在兩者比例適當處相遇形成白色沉澱線,並可測定EmAb陽性滴度。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與一般的ELISA間接法相同。

(3)滴金免疫測定法:以硝酸纖維素(NC)膜爲載體,使待測血清中的抗體包被載體上的子宮內膜抗原(EmAg)結合而被捕獲,再滴加膠體金標記的第二抗體探針,陽性反應即在膜中央顯示紅色斑點。

(4)薄膜酶免疫點法:將待測血清滴加包被有EmAg的NC膜上,並與之反應。再依次用酶標記的第二抗體和酶底物(DAB-H2O2)進行作用顯色,觀察結果,陽性時出現棕黃色斑點。

(5)間接血凝法(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將人EmAg致敏經醛化的人“O”型紅細胞,並與倍比稀釋的待測血清反應,觀察有無出現紅細胞凝集現象。

5.4 試劑

ELISA法

5.5 操作方法

ELISA法

5.6 正常值

正常生育婦女血清抗子宮內膜抗體一般爲陰性,即:①待測血清抗原孔之間未見有沉澱線(雙向免疫擴散法);②待測血清陰性對照血清吸光度(A)比值P/N<2.1(ELISA法);③載體濾膜中央未見有紅色斑點(滴金免疫測定);④膜上未出現棕黃色斑點(薄膜酶免疫點法);⑤正常人血清EmAb滴度≤1∶32(間接血凝法)。

5.7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1)抗子宮內膜抗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標誌抗體,主要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子宮內膜異位生長子宮外部爲特徵)、不孕流產患者陽性率可達37%~50%;在一些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中,EmAb檢出率高達73.9%。

(2)按RAFS(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分類,Ⅰ~Ⅲ期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EmAb陽性率高於Ⅳ期,以Ⅰ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患者陽性率最高,反映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早期新鮮病竈可能更容易誘導體內活躍的免疫反應

(3)抗子宮內膜抗體亦可見於其他的婦科疾病,如盆腔炎,該類患者也常伴發不孕

(4)正常生育婦女少數由於經血逆流入腹腔對免疫系統刺激血清中有低水平的EmAb存在,陽性率爲3%~7%(ELISA法),其中以中年婦女陽性率最高,閉經後EmAb水平下降,漸趨消失。

5.8 附註

(1)待測標本必需新鮮,若不能及時檢測,置4℃不宜超過3天,或置-20℃冰箱凍存待檢。

(2)反覆凍融標本易致測定結果不穩定

(3)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介紹操作。

(4)每次試驗均設置陰、陽性對照。

5.9 相關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閉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