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中醫學 外科感染 中醫外科學 瘡瘍 中醫診斷學 中醫病名 疾病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ōng

2 英文參考

carbunc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bscess (dise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癰(abscess (disease)[1])爲病名[2]。又稱“外癰”。是指生長於皮肉之間,以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結塊範圍多在6~ 9cm大小,發病迅速,易腫、易潰、易斂,或有惡寒發熱口渴等全身症狀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2]。見《五十二病方》。癰爲急性化膿性疾患的總稱[2]

癰是氣血爲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有“內癰”與“外癰”之分。內癰生在臟腑外癰生在體表。由於發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許多名稱,生於頸部的,稱頸癰;生於腋下的,稱腋癰;生於臍部的,稱臍癰;生於胯腹的,稱胯腹癰;生於委中穴的,稱委中毒

靈樞·癰疽》雲:“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爲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爲焦枯,五臟不爲傷,故命曰癰。”

癰相當於西醫的體表淺表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4 癰的特點

癰的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少數初起皮色不變),腫脹範圍多在6~9cm,發病迅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多伴有惡寒發熱口渴等全身症狀,一般不會損筋傷骨,也不會造成陷證。

5 癰的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營氣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泣通澀)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爲膿,……故命曰癰。”

多因外感六淫,飲食失宜,外傷染毒等致營衛不和邪熱凝聚,氣血凝滯,熱勝肉腐而成[2]

6 癰的分類

因其發病部位之不同,癰之名稱很多,總括爲內癰外癰兩大類[2]

內癰生在臟腑外癰生在體表。

由於發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許多名稱,生於頸部的,稱頸癰;生於腋下的,稱腋癰;生於臍部的,稱臍癰;生於胯腹的,稱胯腹癰;生於委中穴的,稱委中毒。相當於西醫的體表淺表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7 癰的臨牀表現

癰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以後,中央部逐漸壞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內含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癰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水腫,局部淋巴結有腫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劇痛外,病人多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食慾不佳、白細胞計數增加等。癰不僅局部病變比癤重,且易併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脣癰容易引起顱內的海綿靜脈竇炎,危險性更大。

8 病理改變

由於皮膚厚,感染只能沒阻力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組織,沿着深筋膜向四周擴散,侵及附近的許多脂肪術,再向上傳入毛囊羣而形成具有多個“膿頭”的癰(圖2)。糖尿病病人較易患癰。因爲他們的白細胞功能不良,遊動遲緩

圖2 癰

9 癰的辨證分型

9.1 熱毒蘊結

癰·熱毒蘊結證(abscess with heat- 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熱毒蘊結,以局部突然腫脹,光軟無頭,皮膚焮紅,少數病例皮色不變,到釀膿時才轉爲紅色,灼熱疼痛,日後逐漸擴大,變成高腫發硬,重者可伴有惡寒發熱頭痛、泛惡、口渴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洪數等症狀爲常見症的癰證候[2]

9.2 熱盛釀膿

癰·熱盛釀膿證(abscess with pattern of suppuration due to heat exuberance)又稱“癰·熱勝釀膿證”,是指熱盛釀膿,以紅熱明顯,腫勢高突,疼痛劇烈,痛如雞啄,潰後膿出則腫痛消退舌質紅,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癰證候[2]

9.3 氣血兩虛

癰·氣血兩虛證(abscess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氣血兩虛,以病程日久,膿水稀薄,瘡面新肉不生,色淡紅而不鮮或暗紅,癒合緩慢,伴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少,舌質淡胖,舌苔少,脈沉細無力爲常見症的癰證候[2]

10 癰的中醫治療

詳見頸癰腋癰胯腹癰委中毒臍癰條。

11 癰的西醫治療

11.1 全身治療

病人應適當休息和加強營養。必要時用鎮痛劑。可選用磺胺甲硝唑甲氧嘧啶青黴素紅黴素抗菌藥物。如有糖尿病,應根據病情同時給予胰島素控制飲食等治療。

11.2 局部處理

初期紅腫階段,治療與癤同。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範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但脣癰不宜採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時亦可作“|||”形。切口的長度要超出炎症範圍少許,深達筋膜,儘量剪去所有壞死組織,傷口內用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止血(圖1)。以後每日換藥,並注意將紗條填入傷口內每個角落,掀起邊緣的皮瓣,以利引流。傷口內用生肌散,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如分曉面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亦有直接作癰切除術,肉芽組織長出後即植皮,可縮短療程。

圖1 癰的切開引流

12 日常保健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治療癤,以防止感染擴散

13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